阜阳农家书屋成田间地头的“文化粮仓”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中安在线讯 据阜阳新闻网报道,近年来,我市已建成1907 个农家书屋,数量居全省第二,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城市涉农社区。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
即日起,颍州晚报推出《关注农村书屋》栏目,以讲故事、写现场的形式,反映我市农家书屋发展情况。
“走,上农家书屋看书去。”每当空闲时,颍州区西湖街道办事处白行村村民崔凤祥就会去看书。凭着从农家书屋学来的种植技术,崔凤祥的小麦亩
产量每年多增收100 多公斤,一亩地多收入约200 元钱。自从2009 年农家书屋走进白行村,为村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成了田间地头的“ 文化粮仓。”
多看书,总能有收获
3 月9 日一大早,书屋管理员时学梅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像往常一样打开三楼农家书屋的大门,在整理好书架上图书,做好卫生清洁后,迎来了第一
位读者,78 岁的崔凤祥。“ 崔大爷,早上好,吃了吗?”“ 吃过了,在家喝的稀饭。”
几句寒暄后,崔凤祥直奔农业科技类书柜前,抽出昨天他放还到书架上的一本《农村科普常识》。“看到正关键,老伴非让我回家吃饭,惦记了一晚上,这不,一大早就来了。”崔凤祥拿着书籍来到座位前,掏出老花镜带上,认真地翻阅起来。
种了一辈子地,崔凤祥近些年才尝到科学种地的甜头。“ 过去种一亩小麦只能产400多公斤,现在可以产500 多公斤,科学灌溉、有效施肥都是有讲究的。”老人拍了拍手中的书,乐呵呵地说道,所有的方法都在书里头,“ 多看书,才能多打粮。”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农家书屋里书籍成了村民解决问题的“ 金钥匙”,不少村民利用空闲时间前来阅读。“ 咱们农家书屋春节也没打烊。”书屋管理员时学梅说,过年期间还有不少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来此度过亲子时光。
从村级图书室到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颍州区西湖街道办事处白行村的农家书屋,建立于2009年,走进这间60 多平方米的书屋,映入眼帘的是整整四排书柜,书柜上贴着标签,分成农业科技类、儿童类、文学等类别,共5000 多册书籍。墙上,挂着“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的牌子。
“ 咱们白行村60 岁以上老人约700 人,留守儿童也有800 多人。”白行村党总支书记闫永志介绍,这两个特殊群体,平日里难以接触到电子阅读,对阅读又存在一定需求,所以农家书屋对他们来说,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精神粮仓”。
为了提高阅读氛围,村里会不定期举办科学种养殖专题讲座、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儿阅读实践活动等。75 岁的倪言山是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因为是农家书屋的常客,老人时常给来书屋的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他们讲解古诗词。
如今,农家书屋里有知识、有技术,已成为白行村村民们的共识。记者离开书屋时,已近中午时分,书屋里还有十几个人在埋头看书。仿佛在无言地诠释,白行村农家书屋在近十年时间内,是如何完成从村级图书室到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的蜕变的。(记者 高红 实习生 谢嘉琳/ 文 王彪/ 摄)
原标题:阜阳农家书屋成田间地头的“文化粮仓”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高红 谢嘉琳 王彪 编辑:中央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