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总方针——二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乡村振兴战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总方针
——二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战略高度和发展大势出发,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准把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总方针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是基于历史实践智慧的战略选择。这些年我们农业连年丰收,农民连年增收,农村保持稳定和谐,数亿农民工长时间、大范围有效有序转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可靠的支撑。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大步流星朝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就是因为始终有农业农村发展这个稳稳的基础,能够不断从农业农村发展中汲取力量。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是基于当前主要矛盾和工作要求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表现还比较突出,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已经整体滞后于城镇和工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尤其是,一些地方“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仅拖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问题和隐患。要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抓住这一突出矛盾,切实采取措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要在资金投入上体现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不仅仅要有“感情支持”“友情支持”,而且要有制度保障、底线约束。要坚决破除支持农业农村“不划算”等错误的政绩观,从全局出发,算好城乡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账。要加强政策和制度引导,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匹配的投资机制。
要在要素配置上体现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优化要素配置。“人才人气人心,一个都不能少。”优化乡村要素配置,不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客观过程,而是需要不断主动为之、健全机制的主观努力。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最大程度释放农村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要素的生产力。要加快提升农业农村吸引力,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积极引入城市要素,形成乡村振兴更强合力。
要在公共服务上体现优先发展。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工作和突出短板。要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出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在干部配备上体现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优秀干部派到乡村振兴主战场,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一线。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农村工作部门建设、乡村干部考核任用等多个方面健全机制,让更多优秀干部到乡村施展才干,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干部配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发挥实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让能者上、庸者下,为优秀干部投身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既定,关键是落到实处。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质保量、落细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落实到全方位、多维度、各环节,推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行稳致远。
(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