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实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30.06.2014  03:57
      在“8337”发展思路中,自治区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前两天,内蒙古在生态建设方面传来了利好消息——6月23日,据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披露,内蒙古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林地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最近5年来,内蒙古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双增长,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人工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已傲然屹立北疆。
      释放生态价值
      绰尔河从塔尔气镇边湍急流过,在河水和小镇之间,有一个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公园,每天都有许多林业职工在这里休闲健身。绰尔林业局的职工们为这个绵延数千米的公园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玉溪公园。一位喜爱摄影的林业职工放下手中的照相机感慨地说:“绰尔地区越来越美了,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人们发现身边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了,天鹅、鹤、河鸥、狍子之类野生动物经常出现在林业局办公楼周边,有时候甚至有野鸭子出现在居民区里。”
      在波光粼粼的绰尔河边上,一只黑熊在笼子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附近居民送来的排骨。秦志疆说:“这只黑熊是几年前从山上下来的,当时还是一只幼熊,拣到它的林业职工怕小熊回到山里难以存活,就把它交给了林业局,林业局在公园里给它安了一个家。现在这只熊已经进入老年,这些年来和大家相处得像老朋友一样,大家一有时间就要过来看看它,给它带点好吃的。”
      2013年大兴安岭林区旅游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57%,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2%。秦志疆说:“绰尔林业局有一条公路通往柴河和阿尔山等著名旅游景区,是连接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与兴安盟之间的一条风光优美的优质旅游通道,如果能够将现在的部分砂石公路修建成方便通行的柏油路,就可以将柴河、阿尔山和绰尔河的绿色旅游资源连接起来,这样既缩短了旅游者的行程,又能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带动旅游经济向更好更快发展。”
      红色守护神
      在绰尔林业局,有两样颜色让这里的人们感到神圣,一种是漫山遍野的绿色,另一种是点缀在绿色之中的防火车和防火队员防火服上的耀眼红色。
      1992年参加工作的齐旭涛,从事森林防火工作已经快20年了,身为林业局防火大队大队长的他,从4月1日林区进入防火期开始,就和他的队员们住进了防火大队的营房,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中待命生活。
      分管森林防火工作的副局长秦志疆,在大山里工作了20多年,他亲眼见证了林区防火工作的发展历程,更亲身体会到了森林防火和绿色环保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个世纪的时候,林业局的装备和人员非常匮乏,没有专业的防火车辆,防火队伍还是临时组建的,没有防火经验和专业培训,这是当年防火工作的一大难题。1997年大兴安岭林区大火发生的时候,由于没有专业防火队,12个小时才动员了不到2000人的扑火队伍,由于着火地点山势险峻,缺少专业扑火车辆,等扑火人员赶到现场时,大火已经燃烧很久了,错过了扑火的最佳时机。”秦志疆说。
      绰尔林业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区的西南部,是最先进入防火季的林业局,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5日为防火季节,每到这个时节,林业局就会在7个进入林区的入口,设置管控所,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防火证和许可证的检查。绰尔林业局在大兴安岭林区率先提出了建立专业防火队的想法,并组建了60至120人的准专业防火队。防火大队的停车坪上,14辆专业防火车整齐地停放在那里,防火装备库房内,防火服、风力灭火机等各种防火装备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架子上,两辆装备齐全的防火装备车停在库房里,如果发生火情,就会迅速赶赴火场。
      齐旭涛信心满满地说:“以前需要几个小时准备好的扑火队伍,如今按照预案,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集结完毕,能够做到当日灭火。”
      “从2005年开始,国家为绰尔林业局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一至三期工程共投入资金达到3000万元。森林防火预防为主,防火、灭火工作做好了,绿色环保的大兴安岭也就有了安全保障。”秦志疆说。
      环保与养殖双赢
      5月27日,经过一夜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绰尔林业局所在地塔尔气镇更加充满了生机,洁白的云团在绿色山间漂浮,绿树在白云中时隐时现,宛若仙境。
      林业局多种经营管理处主任孙延华坐上了前往一支沟森林管护所的越野车,他今天要去那里探望林业职工们,因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林业职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林业工人了,他们的称呼也由原来的伐木工人,变成了管护员,每个管护员不但要看管保护森林,还在林业局的扶持下,搞起了牛马养殖业,让这里的绿色资源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收益。
      孙延华说:“现在的管护所就是以前的林场,这不是机构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职能的转变。通过这样的转变,以前的施工作业区,变成了生态功能区,这样的转变,意味着绿色环保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已经落实,也让林业职工从此有了绿色环保的意思。这两年,绰尔林业局围绕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育、林地资源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作,提出了保护与培育并重的理念,充分挖掘了森林资源效能,从绿色环保中找到了新的产业,也收获了丰厚的效益。”
      在当年的林场如今的管护所工作了20多年的一支沟森林管护所党支部书记老王说起管护所职工多年来在林下养殖中摸索创收致富的经历时,显得非常地自豪。在他的记忆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林场的伐木工人就开始尝试着在周边的草地里养羊,林业职工职能的转变以后,职工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普遍提高,他们发现山坡草地上养羊会严重破坏植被,于是职工们放弃了养羊,改成养牛。经过几年的饲养,他们发现养牛虽好,可是太牵扯精力,于是多数人又放弃了养牛。最近几年,在林业局的帮助下,职工们终于找到一个适合林区职工的绿色环保养殖项目,那就是养马,结果表明经济效益非常不错。
      42岁的涂春玲是2个孩子的母亲,在管护所里,她属于二线的管护工人,平日里她除了在家操持家务就是负责养殖工作,每到林区最为繁忙的防火季节,她就会回到管护所上班,负责管护和防火工作。“我家现在有50多匹马和20多头牛,养马是最轻松的一个项目,大多数管护所附近居住的职工家里都着养马。我们会按照林业局划分的放养区域放牧,马放在那里就不用看管了,每周过来看看马匹的情况,投放一些食盐给马吃,就可以了。”
      “以前职工们的养殖都是自发的,对养殖技术和市场行情都不太明白,随着产业转型的深入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养殖户们对规范化养殖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林业局专门成立了马养殖协会,为职工们提供无息贷款,同时进行品种改良和技术指导。另外还要统一划分饲养区域,控制好饲养数量,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担任养殖协会副会长的孙延华说。
      由于森林采伐量逐步减少,绰尔林业局职工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减少。为了让剩余的职工找到一条致富之路,扶植林下产业发展成为了林业局绿色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
      复苏的植被
      初夏的大兴安岭林区,一片醉人的绿色,记者走进内蒙古森工集团绰尔林业局,去感受这里的生态建设者们对绿色的追求。
      在人们心目中,最直观的环保成就莫过于郁郁葱葱的绿色了,在大兴安岭林区,一眼望去,几乎都是绿色。那高山峻岭之上的绿色树木与河边嫩绿鲜美的绿草,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的绿色名片。
      不要以为这里的树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保护得不好,千万年形成的绿色也会消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建国以来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植被生长最好的时期。那时候上百年的树木到处都是,伐木队一到冬季伐木的季节,就会住进伐木作业区,一条山沟的树木就能满足一个冬季的开采量,根本就不用挑选木材。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中期,可以砍伐的树木越来越少,几乎到了枯竭的程度。”曾经担任多林场厂长的绰尔林业局党委宣传部长于霄辉说起大兴安岭感慨万分。
      在绰尔林业局,从一些老林业工人那里,经常可以听到关于砍伐大兴安岭树木的故事,在故事里既有对当年过度开采木材的忧虑,也有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由衷赞许,他们深切感受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林业局和林业工人带来了巨大效益,尤其是封山育林工程的实施,更是让得绰尔林业局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在呼伦贝尔地区大黑山山头的防火瞭望台上,年近五旬的瞭望员刘宏山兴奋地告诉记者20多年来林区环境的变化:“10多年前,能够砍伐的成材树木越来越少了,从瞭望台往下看,大都是一些还没长成的树,绿色都不浓了,有的地方像长了秃疮一样,都不忍心看。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几年,树砍得少了,生态也逐渐恢复过来了,我在上面瞭望的心情也好了。”
      “最晚到十三五初期,国家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到那时候,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会得到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会得到充分恢复,结构也更加合理,生态功能会持续增强。”绰尔林业局副局长秦志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