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88岁老人自编自创一套“养生秘籍”

16.05.2014  19:04
导读:“敲天鼓,仰起卧,锤脊骨……”从1979年开始,合肥市家家景园社区88岁老人王礼才编撰养生秘诀,用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形式,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除了健康养生,多年来,王老还写了很多回忆先祖和赞美家人的诗歌,比如《思亲》《忆祖》《赞妻》等等。

“莫烦恼,多笑笑。每顿饭,七成饱。少刺激,清淡好……”“敲天鼓,仰起卧,锤脊骨……”从1979年开始,合肥市家家景园社区88岁老人王礼才编撰养生秘诀,用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形式,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如今,老人已年近九旬,身体依然硬朗。

王老正在练习自创的”敲天鼓“

编撰《养生三字经

昨日,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来到王礼才家。还未来得及敲,门就突然开了,“哎呀,你们这么早就来了!请进请进。”见记者很诧异,满头银发的王老指着耳朵笑了笑说,“听到动静了。别看我快90了,耳朵好使,一点都不聋。”

王老说,退休前,他也写了一些零散的养生感悟。1988年正式退休后,才正式着手编写养生秘诀。

“退休那会儿很失落,闲不住。后来就想找点事情做,开始写写东西。”王老说,他平时喜爱阅读书报,《养生三字经》是他的阅读心得加上个人经验总结而成。

记者看到,王老的笔记本里几乎写满了钢笔字,行笔苍劲有力。“勤喝水,身体彪。不憋便,毒排掉。讲卫生,疾病少……”王老选取了其中一段字句诵读,短短100多字,囊括了饮食、心态等多个方面。

自创《运动十五法

“我每天早晨醒来,还没有离床,就开始做健身运动。”王老说,这一套运动由他自创,并取名为《运动十五法》,整套动作做下来需要1小时左右。

“敲天鼓,是用两手手心按捏双耳孔,10个手指一起敲打后脑勺100次左右,促进脑部供血和听觉灵敏。”王老说,由于人的头部位于人体顶部,所以他用“天”来形容;“鼓”是指按捏双耳和敲打后脑勺时发出的“咚咚”声犹如鼓声,因此他取名为“敲天鼓”。

记者看到,约700字的《运动十五法》里还有“筛天筛”等动作。 “筛天筛,是躺在床上,仰视上方,全身蠕动,就像筛米的动作。”王老说,以前他患有椎间盘突出,站立和躺着都非常难受,后来他起床前连续做“筛天筛”动作,如今病情大为好转。

“我平时喜欢看老人养生健身方面的节目,这些动作我自己练了很多年。”王老说。

作诗歌赞美家人

除了健康养生,多年来,王老还写了很多回忆先祖和赞美家人的诗歌,比如《思亲》《忆祖》《赞妻》等等。

“童年贫穷,饥寒难忍。青少年时,夜织日耕。而立之年,当上园丁。从事幼教,奋斗半生。退休之后,抚养子孙……”王老说,这首诗歌他写于2003年,但是从未给老伴念过。

“我不知道他写过这些诗歌,第一次听到。”老伴周奶奶今年88岁,身体硬朗,现在家务都由她来操持。“他很注重养生,还会记下来,这种习惯我们也支持。”

许建军 王蓉 本报记者 钟虹/文 马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