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话“攻坚”

03.03.2015  06:08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在皖全国人大代表、住皖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此,为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建言献策。

  哪里才是关键点

  “无论是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还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过去的一年,各项改革都得到积极有序推进。”许戈良代表说,这些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不避烦难、不畏险阻,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一项项破冰之举,一个个务实之策,给代表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央改革的决心。

  不过,代表委员们也表示,成就固然可圈可点,但不能盲目乐观,改革困难仍然很大、阻力依然很大。

  “以前我们常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石头摸着,心里还有底。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可能很难摸得到石头,在水深莫测的时候,很容易碰到暗礁和漩涡。 ”耿学梅代表一句话,形象道出关键之年的“关键”之处。

  “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容易改的基本改完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许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不见的体制机制障碍变得更为突出。”耿学梅代表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一旦涉及利益格局调整,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就会遭到这部分人的抵制。虽然改革越来越难,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里,代表委员们对各项改革的落地充满期待。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社会关注的领域期待更大突破,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政府自身改革期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以司法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法治中国建设期待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赵韩深情展望:“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一定可以把人民的美好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

  怎样啃下“硬骨头”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制定好政府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 ”陈学东代表说,在阻断政府权力介入市场的利益链条,坚决还权与市场、社会和企业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着力改善公共服务,营造遵法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这“两只手”在不同社会经济层次、不同领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多数举措落实得比较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的举措还没有完全落地,有的还需要继续跟进。 ”钱念孙代表说,关键之年必须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

  抓落实就是抓责任。钱念孙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对照改革任务,完善“施工图”和“时间表”,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干。特别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督办、跟踪问效,真正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

  “找准突破口是取得攻坚战最终胜利的关键。 ”黄德宽委员说,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真正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如何激发正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上下齐心、上下同欲。 ”在夏涛委员看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触动利益也触动灵魂的革命,面对深刻调整的利益格局、纷繁复杂的权利诉求,心往一处想,劲儿才会往一处使。

  “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 ”赵皖平代表说,关键之年更要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也是改革顶层设计的最高层次。 “宪法条文都十分宏观、笼统,没有抓手,难以操作。 ”他提出,要以宪法解释赋予宪法更强的实践性,为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凡是重大改革试点都要履行备案报审制度。 ”赵皖平代表说,对先行先试过程中可能触及现行法律边界、容易引发争议的改革,应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请示报审,争取得到授权后再推开。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及时做好法规规章立改废工作。才能保证各项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

  振奋精神,以昂扬精神投入改革。 “气可鼓而不可泄。 ”代表委员们表示,迈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克难,需要以昂扬精神投入改革,巩固改革良好势头,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就。

  “有些干部还习惯于用传统思维看待形势、用行政命令推动工作,但求不出错,不愿多作为。”陈光辉代表说,如果干部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与改革不合拍,甚至不想动自己的“奶酪”,就会消减改革力道、贻误改革时机。他建议,建立落实改革的问效问责机制,督促各级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投入改革,激发出最大的改革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