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的通知
皖农机计财〔2014〕113号
各市、县(区)农机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程序,强化资金监管,坚决遏制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提出以下要求:
一、把好补贴对象认定关。农机购置补贴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数量必须符合规定范围,超过上限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对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的,必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及农机作业服务,补贴机具必须与其生产和服务内容直接相关,严防不符合规定的对象或机具取得补贴资格。
二、把好补贴资格确认关。各地应对当年补贴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补贴资金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应按照申请先后顺序,根据有关规定当场确定补贴资格。在补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重点机具补贴,在县级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邀请纪检部门参与,采取“先到先补”或公开摇号等手段,公平公正公开确定补贴资格并对外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及时向未获得补贴资格的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摇号”过程要全程录像,相关资料要留存两年以上备查。
三、把好补贴信息公开关。各地应及时、主动、全面地公开补贴资料、文件等信息,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及时、完整、便于查询,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至少每半月公布一次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下沉宣传重心,加大在行政村和居民组宣传力度,确保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深入基层、群众知晓。在年度补贴工作结束后,以公告形式将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户信息和县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在县级人民政府网站或农业(农机)部门网站上公布,确保5年内能够随时查阅。
四、把好补贴入户核查关。实行前期逐台核查和后期重点抽查相结合。前期由农机部门在受理申请环节对补贴机具进行逐台核查,做到不见机具不受理。后期由县级财政部门牵头、农机部门配合,对补贴机具使用情况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对重点机具、容易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机具做到每台必查。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购买补贴机具的农户要做到每户必查。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会计检查,补贴机具和补贴机具作业收入必须登记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名下,不得转移补贴机具所有权和收益权。
五、把好经销主体管理关。各地应加强对经销企业的监督管理,对区域内农民投诉多、“三包”服务不到位、价格虚高、采取不正当竞争、出厂编号及铭牌不规范的经销商,一经查实要按照规定程序严肃处理。对于违规套取补贴资金、扰乱补贴市场正常秩序的经销企业,实行零容忍制度,一经发现,坚决取消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已被列入黑名单的经销主体,不允许再确定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不得再经营补贴机具。各级农机、财政部门严禁借农机补贴名义向农机企业和经销商收取服务费、管理费、推广费等任何费用。
六、把好补贴资金兑付关。各地应从政策实施开始时,每月至少进行1次资金兑付,确保6月底前完成第一批资金兑付。农机部门认真核实结算统计表和发放清册,各地财政部门在收到上述材料后,要严格审核把关,1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付到户。对于补贴给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资金,必须直接兑付到组织机构账户,不得兑付到个人账户或其他无关账户。
七、把好廉政风险防控关。各地要建立健全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资金分配等重要问题要经县级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对于受理申请、信息公开、机具核查、信访处理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要主动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自觉接受监督。要加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工商、公安、检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安徽省财政厅
201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