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创造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2017年以来,安徽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为先,打好“硬仗中的硬仗”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施非常之策,用非常之举,创非常之功,在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我省聚焦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主战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精准扶贫再战再捷。
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我省狠抓健康脱贫、教育扶贫和安全住房保障政策落实,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健康脱贫“351”平均报销比例由政策实施前的60%左右提高至88.02%,“180”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6.77%,因病致贫户实现政策保障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落实率由2016年不到50%,到2017年实现“补齐老账、不欠新账”。危房改造完成11万贫困户,较2017年初6万户计划将近翻一番,拟脱贫户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
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举措精准发力,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摘帽”。截至2017年10月底,我省实现年度扶贫贷款增量和增速、光伏扶贫装机总量、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三个全国第一。扶贫小额信贷2016年不到20亿元,2017年净增155.32亿元;光伏扶贫装机总量199.3万千瓦,惠及所有贫困村和41.28万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大幅提升,大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信息全部整改到位;产业扶贫覆盖率由2016年的18.5%提高至90%左右,贫困村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
近两千个帮扶工作队进驻贫困村,20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20个国家级贫困县结对,第三方监测评估对被抽查部分村的脱贫户、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实行全覆盖调查……一系列行之有效、落地有声的真招实措,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
民生为本,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我省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完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工程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2017年1月至11月,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938.6亿元,占年初计划的99.84%,超序时进度8.17个百分点。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工程类项目加速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及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补助类项目提标扩面,进一步织密扎牢基本民生的“网底”。
教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2017年9月,我省又有12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至此,安徽成为全国第九个所有县(市、区)均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省份。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师资配置逐步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站上新起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首创就业扶贫驿站,实施就业新起点计划,建成安徽创业服务云平台等扶持创业就业的举措,使就业局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2017年1月至11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1万人,提前超额完成6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3.06%,处近年来最低位。
健康是幸福之基。作为“医改先锋”,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和专科技术水平提高,全面推进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试点已覆盖66个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23%,其中有偿签约服务率10.42%,重点人群签约率59%。医改红利持续释放,使“看病难”“看病贵”得到一定程度纾解。
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诸多暖心之举,使公共服务供给量质齐升,给群众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平安为基,倾力守护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和谐稳定,生活才能幸福安康。一年来,我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结合城乡规划、旧城改造、社区建设、基层综治中心建设,我省织密“社会面、城乡社区、单位内部和行业场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社会”六张防控网,同时广泛吸纳网格管理员、村(居)民、平安志愿者、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加入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由87万余人、3万余支队伍组成的群防群治网络。“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确保“村村有警,定期进村”,农村治安防控提档升级,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多元化解机制使大量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得以解决。 2.1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化解邻里关系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传统类型矛盾纠纷中,成功率达98%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建立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千余个。各地组织动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平安志愿者及“乡贤”等群众中的优秀代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方参与的强大合力,增加了和谐因素,让生活更加美好、舒畅。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中逐步实现,改革发展的成果正越来越多地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