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改革两年间”系列报道:打拐工作再创佳绩

04.02.2017  18:36
  打拐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团圆梦,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通过“打拐神器”开展“全民反拐”,开展专项行动、跨国合作铸就打拐铜墙铁壁,创新机制完善打拐基础工作……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大潮中,公安机关打拐“大招”频出,打拐工作再创佳绩,不仅有力提升了打击犯罪的能力水平,而且推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反拐的良好局面。
  开发“神器”,打拐进入“互联网+”时代
  你是否收到过高德地图、滴滴打车等手机APP推送的儿童失踪信息?或者在刷微博的时候关注到“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
  这些儿童失踪信息正是来自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在打拐工作中,战机稍纵即逝。平台的搭建为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发布儿童失踪信息提供了可能。
  ——2016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上线,被称为中国版的“安珀警报”。该平台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打拐民警即时发布各地儿童失踪信息,并自动推送到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相关人群,让更多群众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主动提供失踪儿童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拐卖案件,尽快找回失踪儿童。
  ——2016年11月16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二期上线,新接入支付宝、UC、手机淘宝、YunOS系统、腾讯QQ、百度、一点资讯、今日头条、360手机卫士、滴滴出行等新媒体和移动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平台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
  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横空出世,为打拐工作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以往,打拐主要靠公安机关创立的侦办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和来历不明儿童摸排比对机制等内部工作机制。如今,打拐民警登录平台系统,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接入高德地图等手机软件以弹窗的形式将失踪儿童信息瞬间推送给公众,发动群众参与打拐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推送信息,平台根据失踪时间设定了不同的推送范围。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
  除了“”,该平台的厉害之处更在于它能够“呼风唤雨”,发动群众,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每一位用智能手机的公众都成为发现人贩子的“监视器”。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台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648条,找回儿童611名,找回儿童比例达到94.29%。其中解救被拐卖儿童27名,找回离家出走儿童358名。
  十面埋伏,筑起打击拐卖犯罪的铜墙铁壁
  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让全民打拐成为可能,在全社会拉起了打击拐卖犯罪的防护网。
  2016年5月13日16时,一名四川籍2岁女童在河北省衡水市走失。几个小时后,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消息,并附女童照片和监控拍到的犯罪嫌疑人照片。不久,有群众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线索,指向犯罪嫌疑人。
  通过这条宝贵的线索,警方一路追踪,最终成功解救女童。这是该平台运行后成功解救的第一个被拐儿童。
  一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民力,形成群防群治的打拐新局势;另一方面,在打拐的战场上,不断开展专项行动、跨国合作,“兵分多路”,对拐卖犯罪分子设下“十面埋伏”。
  对拐卖犯罪零容忍!为此,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多次组织声势浩大的打拐专项行动,派出精兵强将,指挥调度各地公安机关,向拐卖犯罪发起凌厉攻势。
  2016年11月24日,一场涉及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7省区的特大贩卖婴儿专案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7名,解救被拐卖儿童36名。
  为严厉打击拐骗操纵聋哑人违法犯罪活动,2016年10月,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部署四川、重庆、吉林、甘肃等13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64名,解救被拐聋哑人98名,摧毁犯罪团伙75个,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859起。
  在一次次专项行动中,一张由公安部统一指挥、各地公安机关协同配合的网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针对边境地区的拐卖犯罪,公安机关又亮出了什么“杀手锏”?
  针对跨国拐卖犯罪突出问题,中国警方联合越南、缅甸等国家警方开展联合打拐行动。同时,先后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打击拐卖犯罪合作的政府间协定。
  为加大对跨境拐卖犯罪的打击力度,中国在云南、广西边境地区与越南、缅甸、老挝建立了8个“打拐执法合作联络办公室”,形成定期会晤制度和重大案件、特殊案件随时通报会晤制度、刑事案件情报信息交流机制。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跨国打拐行动与执法合作,在边境地区筑起了打拐的铜墙铁壁,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创新机制,让“天下无拐”的梦不再遥远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立足打拐工作实际,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努力在“”和“保障”上下功夫,为推进打拐工作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曾经,“收买几乎不追责”、“买方无风险”成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屡打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从源头上打击拐卖犯罪,公安部会同立法机关研究修改刑法。最终,在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该修正案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为打击拐卖犯罪买方市场提供了法律武器。
  ——儿童失踪不能第一时间立案怎么办?什么是偷盗婴幼儿出卖?如何区分正常的婚姻介绍与打着幌子拐卖妇女犯罪的界限?公安部主动商请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进行研究,在2010年四部门出台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于2016年12月,最高法又出台了《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效解决了拐卖案件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拐卖受害人安置送养难怎么办?2015年8月,公安部会同民政部联合制发《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完善了相关救助、安置工作。根据规定,符合条件的打拐解救儿童最快一年三个月就可以被收养,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儿童被拐多年后相貌发生变化不易识别怎么办?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打拐DNA信息库。近两年来,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比对和线下调查核实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帮助4500余名被拐多年的儿童与家人团聚。2016年,有392名失踪或被拐多年的儿童通过比对和核实找到了亲人。
  在创新机制的基础上,公安机关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援打拐工作,通过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加强与打拐志愿者和网民互动,随时收集线索、反馈意见,与“宝贝回家”网站建立合作机制,使网站遍布全国的20万名志愿者成为打拐工作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