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工商局以“3+2”清单建设为抓手 全力推进“放管服”

07.12.2016  06:03

  今年以来,滁州市工商局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改革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积极转变改革思路,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3单建设加上“中介服务、公共服务”2项服务的改革模式,“3+2”清单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正在全面确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商事制度改革的“先手棋”,下活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棋局。

  简政放权。一是及时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对行政事项及时进行梳理和确认,原有行政权力161项,调整后共有行政权力149项,共调整21项,取消12项;二是落实“先照后证”,企业入市更加便利。严格按照市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文件精神,将1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大大提高了登记审批效率,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三是实施“五证合一”改革。在全省再次率先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大众创业提速增效,比国务院规定的10月1日全面实施提前了1个月;四是放宽名称登记。授权琅琊、南谯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其辖区内的私营有限公司设立、变更登记;五是简化住所登记,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制定出台《滁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充分释放住所资源,降低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满足了企业的需要。今年1-9月份,新增内资(含私营)企业6640户,同比增长32.7%;新增个体工商户16241户,同比增长31.6%;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57户,同比增长37.3%;新增家庭农场977户,同比增长36.1%。

  放管结合。一是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滁州市工商登记后置审批目录》;二是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积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企业诚信公示系统;三是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对未参加2015年度年报的3930户企业、3205户个体工商户,全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注经营异常状态,在申报商标品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方面进行限制。对连续三年未年报公示的2136户企业,由省工商局将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四是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定《推广随机抽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建立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五是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依托滁州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推送到共享库,告知有关许可(审批)单位查收相关信息,及时做好后续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

  优化服务。一是实现企业登记“六统一”。该局在对工商登记目录进行清理瘦身的基础上,对现有企业登记注册流程进行简化优化,建立工商登记市县两级统一审批平台、统一审批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时限、统一审批条件、统一审批责任的“六统一”工作机制,强化工商登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企业登记“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二是推行电子登记。登记注册窗口核发全省首份网上受理登记营业执照后,创新开展“互联网+工商服务”工作模式,实现了工商登记注册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三是加强工商窗口建设。该局先后出台《滁州市工商局登记工作规范》等6项制度,完善审批流程,制定和晒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当场办结承诺,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登记模式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四是实现数据“三公开”。实行工商登记审批数据、抽检监测数据和行政处罚案件数据“三公开”,及时传送至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完成审批后7天内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积极宣传商标知识,引导企业走品牌之路,今年新增1件中国驰名商标,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安徽省著名商标163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2788件。六是开展信用监管。实施合同帮扶解忧工程,把“守合同重信用”作为打造滁州诚信金名片的关键选项。今年新增6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增长率位居全省前列,创历年新高。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守重”企业22家,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97家;七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上半年就助企融资23.61亿元,商标质押贷款数量和贷款金额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受到省工商局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