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村长”秦望振的大爱之路

24.05.2016  15:09

 

  欲捐献遗体,相关政策要了解,秦望振耐心向乡亲们讲解

  荣誉证书一大摞,秦望振觉得这是一种认可

  一位村干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带头并发动8名志愿者填写了捐赠遗体(器官)志愿书。他说,身后还能再为别人做好事,太有价值了。

  秦望振,45岁,正当淮北民俗中“属驴”的年纪。

  烈山区古饶镇张庄行政村,有村民1209户,共4387人。皮肤黝黑,板寸头,个不高,很壮实,尤其是嗓门特别洪亮的秦望振,是村主任。

  2011年,秦望振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上任一年多后,老百姓们却习惯地称呼他为:“好村长”,这是为啥呢?

  秦望振其人其事

  记者第一次与秦望振接触,是在2012年12月14日上午,当时记者正在张庄行政村所辖柳庄自然村,看望患弥漫性脑胶质瘤的16岁少年郑帅。

  那一天,他忙着在辖区16个自然村内为郑帅募集爱心款。与此同时,村里73位残疾村民派出的代表赵德成、方振英等人,到村部为秦望振送来了“大爱无疆为民健康”的大红锦旗。

  自掏腰包修10里村路、修建公厕、建卫生室,为村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做校服,包车护送全体残疾村民去体检办理《残疾证》……当日,双目失明的赵德成和坐在轮椅上的方振英老人拽着记者手,细数秦望振办的好事儿。

  村民赵永平今年78岁,是读过私塾的文化人,他感叹地说:“说句不好听的,有些村干部就想着怎么能往兜里装两个,可秦望振却只顾着往外掏钱,这样的干部哪个能不服气呢?有这样的好村长,是老百姓的福气!”

  秦望振搓着手,连连笑着:“俺也觉着‘村长’更上口些。但是,‘好村长’实在是不敢当,那是乡亲们的抬爱。”他告诉记者,自己只上到初中,后来就外出打工。在浙江学到了修复轮胎的手艺,后来又在河南承包了一座小铁矿,也攒下点家底儿……在外漂了这些年,总是想家,想老娘,几年前,老娘说:‘望振啊,回家吧。娘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娘不要你寄钱,你能守着娘,就算尽了孝了’!”秦望振说,老母亲的一番话,让他铁了心——回家。回来后,没想到被大伙推选为村主任。这几年,在秦望振的带领下,村委会扶持农户、增加村民福利,美化村里的环境、扩大农业产业……张庄村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起来。

  这几年,秦望振出钱开通了16个自然村的广播,并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谁家有了急难的事,一个电话“说办就办”;在村路安装摄像头,杜绝偷窃事件的发生;每晚临睡觉前,必须喝一大杯凉白开,为的是半夜被尿憋醒后,骑上摩托车到村里巡视一遍……他是首届淮北市十佳助警好市民,淮北市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安徽好人,安徽省十佳助警好市民。

  “大家推举我做这个主任,俺就得做点实事,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也对得起自己的心哪!”秦望振说。

  秦望振的器官捐献证上职业一栏写着“村主任”字样

  秦望振的捐献证书

  他做了捐献遗体的志愿者

  从知晓遗体捐赠这回事儿,到主动到红十字会填志愿书,秦望振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豫。身后,还能再为别人做好事,他觉得太有价值了。

  2014年7月9日,他拿到了安徽省红十字会颁发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证书。那天,他开心地喝了二两酒,阔门大嗓来了段泗州戏。

  5月15日上午,一场初夏的雨水,将张庄村地里抽穗的小麦,滋润得水灵灵的。时隔3年,再次见到秦望振,他似乎没啥变化。

  “平时捐钱出力就罢了,这下还将自己的身子捐出去了!这可如何是好?!”秦望振的这一举动,着实让父母难以接受本人捐献遗体需要家人签字同意,媳妇的工作秦望振已经做通,并且已在他的申请表上签了字,“生米煮成了熟饭”,老人也无可奈何了。

  “刚开始,村民们说我中邪了。”秦望振爽朗地笑着。早在2008年5月,他前往北川震区当志愿者时,就从参与救援的红十字会队员那里听说了遗体捐赠的事宜。返乡后,做了村主任,接触的事情多起来:2013年9月,他买了礼物到孙疃镇看望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王丹丹后,回来就去捐献了干细胞;2014年5月,他长期关注的患病少年郑帅去世,他在医院里再次听到了“遗体捐赠”一词。这一次,他开始认真关注起来,到市红十字会进行咨询后,他拿回了一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至今,我都觉着这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儿。”秦望振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儿,心里舒坦。

  走街串巷做乡亲工作,打消乡亲们对遗体捐献的各种顾虑

  奉献路上他不再独行

  在我国,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病理解剖研究、角膜等组织器官的移植等。志愿者发挥生命的最后使用权拯救他人,推动医学发展,同时还对推动移风易俗、促进绿色殡葬的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越是对遗体(器官)捐献了解得更多,秦望振越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好一名“宣传员”。他从市红十字会领来一叠《遗体(器官)捐赠志愿书》,以方便向村民宣传和填写。

  “很是费了口舌。在农村,这是件太稀罕的事儿,很多人不会理解。我就得想法子让他们理解,从思想和心理上真正接受。”秦望振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说服了赵强、郑丽、赵艳秋、秦望坤、李明芬、宋开明、周明馥和赵艳婷等8人,递交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其中,李明芬是他的母亲,秦望坤是他的弟弟。73岁的李明芬笑着说:“俺听望振的。百年后捐献出身子帮助需要的人,总比爬了‘烟囱’(火化)强。”宋开明和周明馥是两口子,他们是濉溪四铺乡三铺村人,偶然听说了秦望振捐献遗体的故事主动上门,最终在秦望振的影响下,双双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郑帅的姐姐郑丽,已经拿到了红彤彤的证书。

  77岁的胡秀英,是位老党员。当日,老人顶着毛毛细雨赶到秦望振家,捧着《志愿书》,侧着耳朵听秦望振细细讲解。

  “这些年,望振一直在为村里做好事儿。他为村里做好事花了20多万,全是自己掏的积蓄。这些日子总变天又刮羊毛子(杨絮),他又给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买了体温表和口罩。”胡秀英笑容像朵太阳花儿。“他说的这事是件好事。我还得回去给孩子们商量下,说通了,我就来填表!”

  秦望振是村民眼中的好人,也是一些人眼中的“傻子”。正值盛年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让许多人不理解。在进行遗体捐献宣传时,也往往会被人打断“叫停”,秦望振却从未气馁。“这是个新鲜事物,老百姓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会继续努力。”

  “那次看书上写:‘奉献,是零负担的快乐相伴。’觉着内心很有共鸣。”秦望振手捧水杯,若有所思。

  世间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读别人,别人也读你,你给别人评语,别人也评语于你。相信秦望振这本“书”,一定会得到人们一个“优秀”的好评。(徐志勤 朱斌)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