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模式引发诸多争议 规范不完善面临政策风险
众筹兴起,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这个“舶来品”概念在中国引爆。继一批漫画、微电影等创意梦想类众筹网站发端之后,又出现了各类众筹概念,形式多样,甚至玩起“混搭”。但由于法律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目前众筹模式面临诸多争议。
从专一到跨界
在国内,众筹包括商品众筹和股权众筹,前者由点名时间引入国内,股权众筹由天使汇最先在国内运作。
商品众筹实际是预售,不提供金融回报,回赠以产品或者服务。比如,你资助我开演唱会,我给你门票或光盘。此前,互联网分析师许单单通过众筹为某品牌咖啡招募股东,属于股权众筹。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
“众筹的隐性价值在于,先让消费者掏腰包,再去制造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项目融资成功,并且研发与生产一切顺利,相当于降低了创业成本与风险。同时,融资过程就是宣传推广过程,融资成功,投资人就是忠实的粉丝和产品的潜在消费者。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内已有128家众筹平台,其中股权众筹平台32家、产品众筹平台78家、纯公益众筹平台4家和混合型平台14家。众筹募资总金额累计突破4.5亿元,其中商品众筹1.04亿元、股权众筹3.46亿元。
随着点名时间网宣布脱离众筹概念走团购路线,一些商品众筹平台纷纷寻求转型,“股权+商品”的“混合模式”受到青睐,目前该类众筹平台的数量正不断增长。
天使街创始人黄超认为,商品众筹选择好的项目为股权众筹创造机会,两者结合不仅为项目企业募集更多的资金,关键还能拓展平台的实力,后期发展会更强劲。
面临政策风险
众筹一直面临政策“壁垒”,市场对其最大的疑惑是它与非法集资如何区隔。2014年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明确将众筹列为互联网金融的几大模式之一。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众筹模式开始迎来政策风口。
不少人将众筹模式视作一种创新,它让小企业家或个人可以因创意获得融资。该模式益处颇多,例如“农业众筹”大多数为农产品预售项目,等农作物成熟后,将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合肥市多位农场主对这一模式表示认可。
对于众筹项目发起人来说,提前汇集订单,提前组织生产,不仅能缓解创业资金压力,还能以订单驱动农业。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与农业生产者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以农业生产合伙人的方式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当中,消费者可以直接把关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也方便追溯。
目前,众筹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较大风险。业内人士表示,股权类众筹面临较多政策风险点,例如不能网上直接买卖股权,不能出售标准化、份额化的股票等。至于产品类众筹,由于产品都是预售的,项目周期比较长,一旦做不出产品,甚至将资金挪用,或是产品达不到预期,众筹人员即便有预售合同,实际制约力较薄弱。
市场等待挖掘
众筹融资遇到了问题,即众筹交易的合法性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中国,众筹融资的市场前景被看好,有预测众筹融资将打开中国千亿级市场。
合肥海通证券投资顾问翟经理认为,众筹将会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机会,但目前需要合理引导和行业规则的建立。
华融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邱平表示,除了解决融资困难问题外,众筹金融还有利于丰富投融资渠道,刺激金融创新,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应进一步探讨或者明确众筹业务发展的方向,同时配套相应的众筹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登记托管和交易基础性的制度,并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项目投后的管理。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上发言称,央行金融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旨在将股权众筹打造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五板,培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股权众筹作为多层次的市场补充,对控制整个市场的杠杆率是有帮助的。同时,股权众筹平台应当遵守两条底线,即不设资金池和不提供担保,同时不得越过一条红线,即不要突破200人的众筹人数上限。
业内人士预测,伴随着国内相关监管法规的出台,众筹行业将步入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未来股权众筹市场发展空间至少在千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