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风云变幻为飞机护航 合肥企业研发民航气象支持与服务系统
在即将过去的七月,“飞机”是个高频词,有航班延误的红色预警、有起降时间段内出现的意外,市民们不禁感叹:还能不能愉快地坐飞机了?别急,影响这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气象,咱将越来越有办法对付。记者30日从庐阳工业区获悉,园内一家企业专为民航和空管提供气象服务与支持系统,新桥国际机场就用着呢。
提高准点率?“空中红绿灯”要更有预见性
合肥置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浩介绍,市民常遇到的延误原因,一是天气,二是流量控制。
航线能不能通行,就要看“空中红绿灯”的指示了,“通过模型计算出在未来15分钟、半小时、两小时等时间范围内,天气向什么方向发展,再由红绿灯给出信号指令。 ”
目前,这套空中航路红绿灯管理系统已在华东空管局使用,服务于包括新桥国际机场在内的多家机场,“如果天气的预判越准确,对提升准点率越有帮助。 ”
可以更安全?起飞降落时情报更精准
黄浩透露,一个飞机场一天接收到的有效气象数据量约30G,“这也是各种数据中体量最大的,基于这些雷达数据、卫星数据、观测数据和专业模型,包括风场、能见度、颠簸度等进行分析。 ”最终,飞行员、空管塔台、站台管理人员等都能接收到属于自己的“产品”。
黄浩介绍,目前包括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厦门、福州、南京等城市在内的十多座国家空管局直属机场都已经用上了民航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不同于针对某一航路的红绿灯系统,这套是服务于空管和机场的综合系统。 ”
未来会怎样?合肥企业计划研发高精度气象监测系统
有一种叫航空空管气象决策支持系统的平台可称为默默站在“塔台背后的人”,主要服务航空服务中心的空管决策,“像航班密度、某一飞机的位置和速度,进出机场的时间等都是这个软件系统要做的。 ”黄浩介绍。
所有的软件系统和平台都有赖于大数据的支撑,但数据何来? “目前高精度机场气象监测系统都是国外进口的,要靠这些系统抓取数据。 ”黄浩透露,公司计划与合肥市签订协议,将研发此类高精度气象监测系统,“原来我们是靠数据和模型算产品,今后要实现自行抓取数据,这样才可能实现更精细化、包括定制化的航空气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