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柔性引才”助“双创”

29.10.2016  22:39

创新创业需要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年来,亳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寻求外部优势人才资源,加快搭建高校政府合作的平台,创新与省内外高校等单位的合作机制,开展“柔性引进”人才工作,走出了一条政府“搭桥”、人才企业“牵手”的合作共赢之路。

以“产学研”为纽带发挥高校人才作用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的难题,亳州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结合省、市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推动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积极争取省内外高校支持,举办2015年亳州市产学研合作暨科技成果推介会,来自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30余位专家带来的397项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科研成果与亳州市80余家企业提供的148条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进行充分对接,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促进了高校与我市企业深度融合。

亳州市坚持“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原则,鼓励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聚集人才,引导企业根据产业特点和技术需要“柔性引进”省内外高校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科研创新、项目合作等。在省、市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遴选中,亳州市企业积极从高校寻求支持,共有11位带头人是省内高校副教授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在省两届“特支计划”评选中,亳州市共有9人入选,位居皖北前列,其中2人是与在亳企业合作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十二五”期间,亳州市通过技术入股、合作经营、利润分成、聘请顾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共引进高校优秀人才36人,开展项目合作17项。

与高校共建人才培训长效机制

2012年,亳州市创新人才培训工作机制,拓寻人才培训新途径,与省属高校开展合作,探索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切实提升培训效果。市住建委、卫计委、经信委等单位先后与安徽建筑工业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了人才培训协议,并挂牌成立了人才培训基地。

为提升培训效果,亳州市认真选拔培训对象,优先选拔那些有发展潜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才参加培训,并对培训活动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同时,合作高校针对不同学历、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强化需求导向,以丰富而实效的培训内容为主,实施灵活的培训模式,不搞“一刀切”,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几年来,全市共组织11批次620余名各类人才到高校基地开展培训。

在开展培训的同时,亳州市与合作高校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委托高校选派专家教授在“药都论坛”、“亳州人才讲坛”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帮助我市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并积极为亳州市领导干部提供学习考察、交流共进的机会。2012年以来,合作高校共选派18名专家教授来亳提供支持或举办讲座,与高校开展项目合作13项。

外请内送”做好各类人才挂职工作

选派省属高校优秀人才来亳挂职。2015年,亳州市积极争取省委教育工委支持,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14所省属高校选派24名专家学者到我市县区教育、住建、农业等部门挂职。定期对挂职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确保挂职工作取得实效。一年来,24名挂职人才共为基层发展办实事156件,解决技术难题42个,开展项目合作15个,人才优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选派有潜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赴芜湖挂职锻炼。从全市选派23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优秀人才赴芜湖对口部门挂职锻炼。通过挂职学习,挂职人才进一步开拓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学习借鉴了芜湖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