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五点”着力促进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0.07.2014 12:34
本文来源: 民族宗教局
亳州市有6.9万少数民族群众,23个民族村、123个民族自然村。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通过五点着力,大力促进基层民族聚居村(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
一是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了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和实地调研长效机制。自2011年起,市委常委会明确:落实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民族宗教工作汇报,负责同志定期调研民族宗教工作。2011年以来,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先后40余次实地调研民族工作,解决基层民族村(社区)在改革、发展中存在困难和实际问题。
二是市级设立财政专项资金100万资金,用于民族村、民族社区社会事业经济扶持,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各县区也全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配套支持。
三是积极争取,将城区花戏楼街道纳入民族乡扶持范畴。经多方努力,省政府明确,自2014年起,将花戏楼街道纳入省财政少数民族发展扶持范围,省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用于花戏楼街道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实现了扶持民族聚居街道上的政策突破。
四是创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针对该市城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市民委、市工商联、市光彩协会联合,创新开展城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帮扶工作。落实非公企业帮扶资金60万余元,专项用于城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和民生的帮扶工作。以此为抓手,切实做好城市常住和流动少数民族工作。
五是建立了每年开斋节期间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集体调研民族工作长效机制,慰问少数民族群众。使广大穆斯林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为维护社会和谐、建设美好亳州、活力亳州、幸福亳州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来源: 民族宗教局
30.07.2014 12:34
我省已有6个市召开了全市宗教工作会议
继2017年3月全省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民族宗教局
水东天主堂敬老院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5月17日,民族宗教局
省民委(宗教局)扶贫工作队进驻霍邱县长马村并迅速开展工作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和中央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