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合肥农机化阔步前行 《合肥日报》

02.02.2016  20:04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技术支撑。“十二五”以来,合肥市抓住国家重视“三农”的历史机遇,立足“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的工作思路,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推动、机制创新等综合措施,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由人、畜、机械并用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大跨越,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抗灾保丰收,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2.8%、80.2%,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0个和24个百分点;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209万亩,机械化水平超过40%,是“十一五”末的3.4倍;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迅速增长,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超过580万亩,占粮油种植面积的70%,较“十一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农机作业领域从粮油作业向经济作物,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拓展。

  近5年来,我市农机装备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市农委农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33万千瓦,农机原值达到4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7.1%和51.7%;拥有各类拖拉机21.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869台、联合收割机10442台、谷物烘干机706台、水稻插秧机1495台、秸秆还田机867台, 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51倍、2.23倍、3.63倍、1.5倍和27倍。一大批新机具得到推广应用,蔬菜园艺、畜牧业、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各类养殖、林业机械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明显加快。(摘自: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