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里的艺术“千里马”急需“伯乐”

16.06.2015  18:13

  在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今天,乡村孩子的文化课教学得到有力保障,那么艺术的阳光能否照进他们的心田?记者连日来奔赴两所偏远的乡村小学进行采访时发现,不管学校有没有少年宫,艺术课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而高水平专业艺术老师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小学艺术教学水平提升的一大瓶颈。

   给乡村孩子撑起一片艺术天空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合肥古城小学的费静琳、庞文博、庞欣月等一群四五年级的孩子,在该校综合楼三楼的音乐教室内颇为认真地吹奏起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尽管曲调上并不那么完美,尽管记者并不精通葫芦丝,但还是能从他们的演奏中听出孩子们的那份欣喜。

  得益于合肥市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像古城小学这样的多数村镇中心小学都建有少年宫,多数乡村小学的学生们能够享受到艺术的滋养。

  从1997年一毕业就在古城小学任教的王艳,现在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尤其是2011年学校少年宫建设以后,古城小学的艺术教学呈蓬勃发展之势,依托少年宫,全校目前已建立13个艺术体育社团,学校240名孩子社团参与率达到100%。“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项艺术特长。”对于孩子们能像城里学生一样全员得到艺术的滋养,王艳感到很是欣慰。“说心里话,我们从没有想过他们中以后能出什么样的艺术家,当然如果学生们今后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我们会很高兴,但这并不是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目的,我们最主要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城里孩子一样在各个方面都能享受相同的教育,尤其是在以前缺乏的艺术方面。”古城小学距离合肥市区将近20公里远,该校学生全部为乡村留守儿童,孩子们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外出打工。

  王艳透露,这一片包括古城小学在内共有3所小学,其中两所小学建有少年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已建成学校少年宫132所,其中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84所,今年合肥市还将新建25所学校少年宫。实现一镇一宫全覆盖。

  据悉,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面向乡镇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式活动项目。它既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它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没有老师指导他们的天赋或荒废

  古城小学目前在校学生240人,教师27名,看上去规模较小,但在周边农田、果园的环绕中,充满着艺术的芬芳,既是三十岗乡艺术教学的代表,也是合肥乡村学校艺术教学的亮点之一。

  “我们这里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午回家都需要自己烧饭。”王艳介绍,乡村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更需要艺术的甘泉来滋润。2008年该校与其他学校撤并整合后,配齐了文化艺术课教师,国家规定的文化艺术课都能开设起来,2011年,合肥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庐阳区首批4所入选,古城小学是其中之一。得益于该计划,学校建设了包括音乐教室在内的活动场所,配齐了钢琴、电子琴等音乐舞美教学所需的器材。“条件具备了以后,我们根据老师的特长,开设了一批社团,但是运行了两三年以后,发现有的社团孩子明显不适应,就进行了一些调整,有的取消,有的增加。”王艳透露,目前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学校保留了13个社团,有葫芦丝、舞蹈、曲艺、木工等,社团教学对孩子完全免费。

  庞文博是该校四年级的一名男生,小家伙个头并不高,身材稍显单薄,但站在记者面前演奏葫芦丝时,两只眼睛亮亮的,非常有神。他自信地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就非常想学葫芦丝,参加社团后,每天在家里都练习,今年准备考7级证书。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吹葫芦丝就成了庞文博最爱做的事情。他的小伙伴刘慧玲、江路慧也是非常喜爱葫芦丝,还都参加过区、市里面的演出,获得过奖项。

  “现在学生因为艺术的熏陶,变化比较明显,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不像以前那么胆小了。”校长王艳表示,与外界接触少、不自信等是乡村孩子比较明显的弱点,但是因为艺术,这些孩子不仅天赋得到了培养,而且能登上市一级的舞台,得到锻炼。

  采访中,刘慧玲告诉了记者她心底里的小秘密。因为去过一次合肥大剧院,所以刘慧玲对那里的舞台特别向往,“我会吹的葫芦丝曲子都数不过来,还会唱门歌,很想将来能到大剧院里表演。”

  学校开展艺术课教学得到了家长的大力肯定与支持。庞文博的妈妈汪玉梅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就对乐器感兴趣,但是家里条件有限无法到市区去学,能在学校学到葫芦丝,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从孩子还没上小学时开始,我们就希望他能学点跆拳道、乐器什么的特长,但是没有地方去学,现在学校有少年宫,有艺术课了,孩子的愿望能实现了,我们也安心了。”

  汪玉梅还认为,要不是学校教,他们也不知道庞文博在葫芦丝演奏方面这么有天分。显然,汪玉梅的说法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甚至引起了记者心里的共鸣,没有老师的指导,多数乡村孩子的艺术天赋只能荒废。

  高水平专业教师缺少已成瓶颈

  因为建有少年宫,所以合肥不少乡村学校艺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缺乏高水平专业老师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

  “缺老师,尤其是高水平的文艺老师。”当被问到学校艺术教学面临的困难时,王艳脱口而出。据了解,葫芦丝和曲艺是古城小学非常受欢迎的两个社团,这两个社团的老师“来头不小”,前者指导老师是安徽省葫芦丝协会秘书长巫启林,后者指导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刘小黎。“曲艺社团就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去年才成立,刚一开始报名时孩子们想加入的愿望非常迫切,人气爆满,但由于只有一名老师带不过来,最后只好采用选拔的方式让孩子加入。”王艳透露道。

  两名老师分别在葫芦丝和曲艺方面的高深造诣,是家长和孩子兴趣浓厚、社团活动开展火爆的根本保证,但是这样“高大上”的教师配置并不多见。

  王艳认为,现在学校的艺术普及程度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要想得到提高,就显得有些困难,这一点在足球项目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学校足球队是两名体育老师带的,现在就是缺专业的足球老师来提升水平。”

  艺术老师缺乏还是一些正在建设少年宫的学校面临的难题。在蜀山区小庙镇中心学校,记者了解到,该校的少年宫正在建设之中,该校副校长杨春风向记者介绍,未来建成的少年宫准备开设13个项目,包括书画、声乐、舞蹈、电子琴等。其中个别项目从去年开始,已在学校开展活动。陶余康是该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现在参加学校里面的诵读和篮球活动。另外,他还在市区报了一个乒乓球培训班,每个周末去两次。“很希望学校少年宫早点建好。”在陶余康看来,少年宫建好后,他和同学们就能学到更多的文体特长,当然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周末往20多公里外的市区赶了。

  “学校想开展京剧活动,但是没有老师。”杨春风告诉记者,专业老师缺乏是学校目前开展文体活动最大的难题,但是面对孩子们的渴望,学校并不坐等,准备从三个方面打开缺口,一是根据学校现有老师的文体特长来开展活动,二是发动有这方面特长的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校体育、艺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发动学校所在社区有文艺特长的居民,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