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水青山甘舍经济利益
我县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多措并举,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多赢。
码头治乱 碧水绿堤养眼
位于县城派河青龙桥下游附近的非法码头货场1991年始建,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码头存在货场非法占用河道工程用地、货料随意堆放、管理混乱无序、运货车辆超载超限等安全生产隐患。这既成为派河防汛防洪的隐患,也污染了派河水质。今年初,我县强力推进,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派河码头集中清理整治,按照“属地管理”、“谁答应、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属地乡镇、园区和安监、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最终这个大型码头货场成功取缔。清除吊机25台,对20家经营户进行搬迁,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货场毁坏堤防和环境污染问题,沿岸居民无不拍手称快。码头搬迁后,水务、林业等部门及时对生态进行修复。在对派河码头进行整治的同时,我县有关部门还对位于派河边上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安徽晋煤金龙源化工有限公司实施关闭。该公司在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周边老百姓投诉不断。据县环保部门测算,企业一年往派河排放的工业废水就达数百万吨。整治后的派河,碧水绿堤、杨柳依依、河面宽阔、鹭影徘徊。
猪场拆除 绿色农业开路
畜禽业是我县农业一大特色产业,家禽养殖大多分散在丰乐河、派河两岸,若对畜禽粪便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河流沿线的水质和环境。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全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方案”,三河、花岗、柿树岗、丰乐、山南等五乡镇禁养区内76家养猪场被拆除后复耕复绿,从而使全县养殖污染逐步进入可控制状态。在大官塘水库旁的一家养猪场工作的一位老员工说:“没有了每天几百头猪排出的粪便,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大官塘水库的水就变清了。”而让养殖户拆掉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年的猪场,放弃每年数百万的收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相关部门一次次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并承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最终,养殖户主动配合当地有关部门拆掉了猪场,有的在猪场原址种上了芝麻、水稻等农作物。
据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埠河、丰乐河流域五个乡镇年出栏生猪达37.7万头,粪便每年可达12万吨,其含氮量可达3000吨,是导致两河氨氮污染的主要根源。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仅生态环境好了,也推动了产业发展走上绿色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路子。截至目前,拆除后的土地修复达870亩,消除污染影响面积2万多亩。
采石场关停 着手生态恢复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我县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举措。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紫蓬山,拥有森林面积3500多公顷,连绵叠翠,绿波荡漾。但长期以来产生多家非法采石场,让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普通一座矿山,一天利润就有4万元,年利润在千万元以上。”县安监局监管科科长程科向记者透露。高额的利润致使取缔非煤矿山工作难上加难。“经常被爆破的声音、车子经过的声音吵得睡不着觉,住了几十年都这样。”位于紫蓬山上的原朱山石料厂,住在石料厂边上的吴奇英老人苦不堪言,皱起眉头,“漫天都是灰,你看这墙缝里头,都是开采矿石时候飞起来的灰,一天到晚窗子也不敢开。”自去年底,县里下定决心,联合7家单位开始对全县采石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淘汰了一批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安全无保障的采石场,并将紫蓬山旅游开发区环山大道两侧的所有采石场全部迁出旅游风景区。截至目前, 关闭了县内现有6家采石企业,全部移交县国土局实施生态恢复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生态环境整治中屡屡使出“铁腕”,在具体整治过程中又“刚柔并济”,促成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我县还全面推行三级河长制、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关闭了88家94台燃煤小锅炉、强制施工企业执行防治扬尘污染有关规定、引导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转型等。从整治伊始至整治结束,制订了严格的跟踪、督察、保障、问责机制;落实各项任务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发挥各自职能,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从而保证了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据不完全统计, 我县每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达5亿多元,关闭相关企业减少财政收入近亿元。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