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三阶段目标

05.11.2014  12:56
      近年来,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这一话题被人们屡屡提及。中国学术包括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话题的背后,其实隐含着某种“话语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委员会主席Gudmund Hernes曾就中国参与话语权争夺表示:“主流的国际学术期刊大部分是英美的杂志,而在其间,涉及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的知识霸权问题。这一话语霸权地位必须要受到挑战,唯其如此,全球的社会科学才能得以更为健康地发展。
  泛泛而论“话语挑战”乃至“话语争夺”并非难事。必须指出的是,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实际上需要解决“迷信”和“拒斥”两种极端意识:既要敢于破除对西方知识霸权的迷信,消解某种“自我殖民”的心态,澄清“国际化”讨论中似乎已形成的“共识”——“国际化”等于英语化这样的观念;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特定阶段、特定时期,我们仍必须遵循国际学术界制定的“游戏规则”,在遵守全球化规则的同时,基于中国立场修正既往规则,打破话语霸权,进而对国际学术形成影响。
  中国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具体来说,笔者以为应该设定三阶段目标。
  首先是近期目标,对具备条件的学术期刊实施和加强“三件套”——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英文参考文献的建设,全面反思其得失。以英文摘要为例,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从语言到规范都不合格,现状堪忧。不少外籍华裔学者都曾以自身的经验指出,英文摘要看似无用,其实对国外学者进行文献检索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似可研究进行专项资助。
  其次是中期目标,创办精品中国学术外文期刊。目前在我国学术期刊界,为追赶“国际化”潮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渐成趋势。问题是,当前我国出版的大多数英文学术期刊既无稳固的国内市场,又难以开辟出国外市场。对此,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政府用财政资金供养的英文学术期刊能起到什么作用?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我们特别强调要树立精品意识,对国家投入资金创办的外文学术期刊应设立门槛,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估标准。
  中国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还应确立长远目标,即把创办国际性高水平的中文学术期刊、力争中文(汉语)成为国际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通行语言作为我们的长期战略目标。由于种种因素,在学术领域,汉语的国际地位与国人期望还有差距。上世纪90年代,瑞士社会学家George Weber根据有关标准加权评分对世界语言的国际地位进行排名,前五名分别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汉语忝列第六位。不到10年时间,根据《2005年联合国世界主要语种、分布与应用力调查报告》资料显示,新的“世界十大语言”前六位依次是:英语、汉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汉语一跃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由此判断,在语言的国际传播上,汉语和英语的竞争或许已经开始。在此情势下,要争取汉语成为国际学术讨论的交流语言,第一步应规定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须将汉语作为指定交流语言。在这方面,中国应学习西班牙、德国、日本的相关做法,尤其可参照法国对此进行立法规定。
  与国际学术会议相比,中国学术向世界发声所依赖的另一重要载体——中国学术期刊更有责任使用汉语。面向世界的中文(汉语)学术刊物,不仅要坚持母语写作和发表,更应以在世界上扩大汉语写作和发表的影响为己任。在努力办好精品外文学术期刊的同时,国家应大力提倡和支持创办精品中英文双语学术期刊,由此逐渐过渡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创办国际性高水平的中文学术期刊,最终使中文(汉语)成为国际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通行语言。对中国学术期刊而言,这会是一条漫漫长路,但也是一条光荣和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