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聚焦“两个突出”推进“四位一体”服务青年教师成长
合肥师范学院自2007年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以来,根据教育部“保留原有办学功能”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高起点建设合肥师范学院”的明确要求,确立“师范性、应用型”基本定位,开启了由成人本科向普通本科转型、由教师教育为主向多科性应用型办学转型的新征程。在此进程中,学校充分认识教师队伍的关键性作用,针对改建之初教师队伍总量紧缺、结构单一、高层次人才少和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青年教师比例大、教学能力尤其是应用教学和应用科研能力整体不高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加速青年教师队伍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并按照应用型办学“两个突出”的核心要求,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和“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集“四维引领”、“四类平台”、“四级建设”、“四重保障”于一体的青年教师成长服务体系,加速了青年教师自身成长,促进了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保障了学校转型发展不断深入。
系统设计,建立“四维引领”
健全制度强领导。 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整体规划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培训。建立校党委、行政每学期专题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例会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统筹。将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纳入院系党政“一把手”工程,实行年度专项考核,促进“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
学校领导与青年教师亲切交流
建设“中心”强指导。 以服务青年教师成长为主旨,在全省高校中较早成立独立建制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于2012年获准立项为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心下设师德培育、产学交流、教学研究、教学咨询、评估管理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子项目,配套建设“名师工作坊”、“工程师工作室”等校内外专家团队,并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学术发展咨询、诊断与指导服务。
结对帮扶强辅导。 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导心、导管、导课、导研等帮扶。成立导师制指导组和考核组,加强导师制过程管理和指导,实行导师与教师“双重”考核,保障导师制落到实处。建立校领导、机关处级干部、院系党政负责人联系1至2名青年教师和每学期谈心谈话不少一次等制度,基本做到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全覆盖。
青年教师向老教师“拜师”仪式
制定愿景强引导。 出台《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办法》,帮助青年教师“定规划、明方向、进梯队”。构建学校、学院、个人“三级”职业生涯规划保障体系,促进教师个人与学校、学院协调发展。建立规划实施教师两年一考核、学院年度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纳入青年教师业绩评价。
适应需求,构筑“四类平台”
以“行知文化”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坚持“学习陶行知,师承陶行知”,确立“行知精神”为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凝练“爱满天下、知行合一”校训和“为人师表、教学相长”教风,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涵养大爱情怀,树立知行合一理念。建立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特色阅览室等学习研究平台,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纳入教师业务学习和新教师上岗培训,强化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将教师“学陶师陶”纳入年度考核与各类评先评优环节,定期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强化典型引领。
表彰“师德先进个人”
以专项训练带动教学能力提升。 依托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建设名师教学示范课、老教师教学公开课和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三级优质教学示范课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培育锻造“精彩一课”、“教学沙龙”等教学研讨活动品牌,现已连续举办近200场次,促进青年教师在互学互助。构建省、校、院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达到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目的。
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以“双进双培”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育人,推进学校与企业(行业)人员“双进、双培”。至2014年已有890人次的教师走进基础教育和生产管理一线蹲点实践,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91%,有38名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实践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期间还承担企业技术研发、项目攻关等横向研究项目等100余项。
学校教师受聘担任合肥市包河区新入职教师导师
以“三个进入”促进科研能力提升。 坚持青年教师入职后即引导他们“进平台、进团队、进梯队”,依托学校已建的6个省级和15个校级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为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有利条件。结合团队建设,实施“136”人才项目工程,先后遴选培养校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和青年骨干教师23人。在校级科研项目中设立青年基金专项,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训练,近三年共立项141项。
遵循规律,推进“四级建设”
从严标准,把好“上岗关”。 坚持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校本培训,严格培训管理,布置“5个1”(编写课程实施大纲、授课教案、教学PPT以及教研或科研申报书各1份并录制10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学”录像1个)作业,并纳入平时成绩,通过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严格新教师选聘,制定《教师教学岗位资格认定办法》,实行新进教师教学准入制,把好“入岗关”, 两年来共有101名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岗位资格,其中86名通过资格认证。实行新进教师跟班见习制度,要求担任班主任或教学管理工作1年以上,随堂听课不少于30节。
举办“教学沙龙”
系统建设,练好“基本功”。 坚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人人过关”活动全覆盖,由督导团专家分批深入课堂听课,并随堂进行指导和点评,对未过关教师暂停授课一学期,要求跟班听课、专人帮扶。坚持各级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同行教师互听课互评课,及时反馈意见,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坚持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促进经验交流和共同提高。开展青年教师“说课程”、“建课程”、“验课程”系列活动,促使教师明确课程目标、熟悉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考核模式。设立“名师工作室”,实行“一带五”帮扶指导,即:由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开设教学研讨班,带领5名青年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开展改革与研究。
突出应用,强化“双能型”。 将教师实践研修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年内深入中小学或企业见习服务不少于6个月的目标任务。制定《关于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师深入基层实践研修五年计划》,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实践研修制度,实施以提高应用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行知计划”,组织开展“教授博士企业行活动”和“教师进百家校企活动”。三年来,近400名青年教师深入行(企)业实践研修。
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研修
教研并举,增强发展力。 制定《科研促进教学实施办法》,配套教师科研、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引导和促进教师将科研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针对青年教师,在提升计划中专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项目驱动教学能力提升,近两年共立项26项。坚持青年教师进教学团队或教研项目组,参与项目研究,定期开展以“教学设计”等与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运用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健全机制,落实“四重保障”
专项投入促建设。 逐年加大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预算经费。多渠道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专项,加大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专项基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精品课程培训和课程进修。设立专项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慕课”、“翻转课堂”等有关教学改革的培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培训。加大校级青年教师科研立项和经费支持力度。实施新进博士科研经费资助和“136”人才科研项目资助。
重点监测保过程。 将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子体系建设,作为一个监控点,对其进行质量监控和反馈。建立并执行听课反馈交流、青年教师教学资料规范程度检查与反馈交流、青年教师进修总结汇报交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交流等制度,对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质量进行监控和监督。
健全体系优考评。将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年度评估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相挂钩。将教师实践研修经历和参与横向课题作为职称评聘、评选推优等环节的必备条件。完善教学研究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教学研究的指标赋分,强化教学研究实绩在考核中的重要性。
典型示范强激励。 建立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奖等奖项,对教学业绩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持续开展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师德先进个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表彰活动,以典型示范引领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自觉加强自身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和锻炼,自觉提升其教学能力。
通过近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合肥师范学院“四位一体”青年教师成长体系已渐趋稳定,并呈现出“三个加速”的喜人态势:
青年教师自身加速成长。 近年来,该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历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青年教师中有7人获评“十佳教师”,4人获评师德先进个人;学生评教平均分较3年前增长了6.8%;在安徽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该校选派的三名选手从34所普通本科院校共9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团体成绩在全省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课堂教学人人过关”过关率较3年前提升了3.1个百分点。青年教师中有7人获评省级教坛新秀,1人获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获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破格晋升教授或副教授。近三年,青年教师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15项,其中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横向项目52项。目前,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较3年前提升了2.6个百分点。90%的青年教师已经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行(企)业进行实践研修。
在安徽省首届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获得好成绩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速提升。 近年来,通过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了整体教师队伍的量质齐升。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教师队伍给予了“教师干部爱岗敬业,学校上下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的高度评价,对教师队伍的实干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专任教师数量较3年前增长14.35%,生师比由21:1下降至18.09:1,硕博比提升了6.2个百分点,高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双能型”教师人数达到90人。
学校办学转型加速深化。 改建8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挥人才在促进学校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步推进由成人教育模式向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由普通本科办学向应用型本科办学的转型。学校于2011年首批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3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获批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特约通讯员: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