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已建立城市医联体193个 今年家庭医生覆盖率将达三成
1月12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 合肥 召开,会议通报了2016年全省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对未来卫生计生工作作出规划。
我省已建立城市医联体193个
2015年我省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推动医联体发展,构建分级诊疗,2016年全省已建立城市医联体193个,870家医院参与。并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依托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向三级医院预约转诊,入网医疗机构覆盖16个市120多个医疗机构,预约门诊量持续上升。此外,开展的远程诊疗,覆盖全省153家医院。
我省还通过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全省签约人数已超过1200万,占常住人口20%,其中老高糖、精神病重点人群签约600万,占全省重点人群总数33%。
目前,全省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8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2.89名全科医生。而通过剖宫产手术清单管理,全省剖宫产率为39.26%,下降5个百分点。
“二孩”出生基本符合预期
我省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第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根据统计,当年全省共出生人口94.5万,较2015年同期增加6.6万人,增幅达7.89%。据介绍,早在“单独二孩”政策之前,我省平均每年出生人口约为80万,2016年出生的政策内“二孩”约10万,“基本符合预期。”
据统计,去年我省政策内一孩、二孩生育登记率分别达到90.9%、81.6%,芜湖、淮南市开展了卫生计生“多证合一”改革试点。
2017年,我省计生“一票否决”制不变,并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分析研判,健全生育服务登记制度,总结“多证合一”试点成果,推进“一次登记、全程服务”。
打造“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体系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现今很多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2016年以来,我省启动健康脱贫工作,并将其作为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之一,开展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对87.1万户、197万贫困人口逐户走访核实,建立健康脱贫对象患病信息数据库。
为了帮助贫困人口健康脱贫,我省按照“保、治、防、提”工作路径提出16项政策措施,打造“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健康脱贫“1+13”政策体系。制定贫困人口分级诊疗办法和专项救治方案,建立贫困人口就诊管理组织网络和“一站式”结算机制,优先开展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7年,我省将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政策,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全面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实施贫困县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双百”培训计划,支持贫困县医院开展骨干医师和儿科医生转岗培训。
1/3卫生院将达二级医院水平
2017年我省要求着力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公立医院要在改善门诊流程和设施、做好预约诊疗、开展日间手术等方面提高服务,建立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把大医院技术传到基层,完成城市医院专科医师全科医学转岗培训、把大医院的医生依法依规引到基层。
我省还将探索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推进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改革试点。
2017年,我省县域医共体将扩大至66个县市区,覆盖90%以上,覆盖参合人口4914万,加快提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力争当年全省三分之一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
家庭医生覆盖率将达30%
根据计划,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重点人群覆盖率要60%以上,其中,城乡有偿签约率争取分别达到5%、10%。
我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2017年将启动中医馆连锁品牌和互联网中医院建设项目,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
今年我省计划实施中医药“四名”(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工程,创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评选表彰安徽省名中医,计划建设200个基层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