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两会】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乡村振兴
1月12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会后,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直通两会”活动。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话题,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体提问,畅谈履职心声,回应百姓关切。 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农业大省,当前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履职尽责,扎根农业农村谋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省人大代表、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童俊杰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让我深受鼓舞。我们村里已上线‘农粮驿站’电商平台,用网销订单组织小农户统一生产,将黑花生等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把消费市场搬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 ”省人大代表、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童俊杰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如何让脱贫后的群众主动发展、可持续增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要稳定扶贫政策,坚持和完善产业扶贫等有效扶贫模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让脱贫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巩固脱贫成果。 ”童俊杰说,为了提高群众劳动技能,陡沟村实施老农带新农、熟手带生手等措施,让原先的贫困群众成了新型农民,大家都对可持续增收充满信心。
电商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切入点,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了有效途径。 2019年,陡沟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较2014年扶贫之初翻了一番。
“乡村振兴,农村群众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我们驻村帮扶干部要在实干中坚定信心,激发群众主动发展的动能,和农村群众一起在泥土里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梦。 ”童俊杰说。
“持续兴旺农村产业,让群众小康生活成色足”
——省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永发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我深表赞同。 ”省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永发说。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几年前,在外地打拼20余年的刘永发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措资金修马路、架电线。他还帮助村里建起了131套徽派二层楼房,家家屋顶有“光伏”电池板,门前有“微田园”。如今的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永裕中心村,已经成为绿色生态特色示范村。
“乡村建设不能搞‘千村一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软实力’,加强卫生服务、养老保障等。 ”刘永发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作为产业带头人,要有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积极整合各种涉农资源,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刘永发深有感触地说,要发展好农业产业,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发展轨道。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与小农户共建共享品牌,帮助他们对接市场;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抗风险能力等。在当地,刘永发所在的合作社与中国太平集团携手,打造了2000亩“太平永裕稻虾共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特色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共计帮扶贫困户96户,带动贫困户劳动就业169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兴旺农业产业,让群众小康生活成色足。 ”刘永发说。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启斌
“省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同时,‘高质量发展’又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之一。作为农业企业代表,我既信心倍增,又深感责任重大。 ”省人大代表、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启斌说。
农业强则基础牢。甘启斌认为,目前我省精准农业仍有待加强。所谓精准农业,就是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浇水,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我们企业正携手京东,建设京东农场,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深入种植前端开展标准化和规范化探索,引导农民规范生产。 ”甘启斌说,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立精准种植共享平台;积极推广物联网等技术,充分发挥其在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销向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甘启斌建议,调整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投入比例,加大精深加工投入,围绕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开展全链条的研发;发挥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在政策上支持农业加工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农产品精加工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合作,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 “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更好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甘启斌说。
[ 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