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管民警让阳光照进那扇窗[安徽法制报头版头条]
在群山环抱的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偏于一隅的凤凰山大队显得格外幽静。两栋白色的楼房整齐排列,偌大的操场上一群人在民警的带领下或做康复训练,或种菜养花、打牌娱乐,若不是醒目的标牌和铁丝网密布的围墙,你很难将这片“度假胜地”与艾滋病专管中队划上等号。3月23日下午,记者跟随民警进入专管区,打量这方被戒毒人员赞为“涅槃重生”的天地,聆听民警们智慧与勇敢交织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2009年,当主管部门决定在南湖戒毒所成立艾滋病专管中队时,全所上下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在一般人眼中,艾滋病意味着死亡,医学上无法治愈。再加上吸毒的头衔,厌恶又多了几分。零距离与吸毒的艾滋病人打交道,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十分清楚。几个月后, 8位经过严格岗前培训的民警踏入了专管中队的大门,唐爱民就是其中之一。“到专管中队工作,首先要克服自我内心的恐惧。”时隔七年,现任凤凰山大队副大队长的唐爱民仍然记得2009年4月28日那一天。正是从当天起,凤凰山大队正式开始集中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首批来了5个。虽然唐爱民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可这批戒毒人员的长相却深深刻在了唐爱民的脑海里。“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洪水猛兽,内心的害怕无法抑制。”当晚,唐爱民和同事们一夜未眠。
压力不仅仅来自于直面艾滋病戒毒人员,还有来自于社会上的不理解。年轻民警因为从事这项工作找不到对象,别人一听说他们的工作内容,就再也没了联系。即便是乘车吃饭,也能处处感受到别人的异样眼光。有一次,唐爱民下班欲乘公交车回家,那是当天的最后一班车,在有人认出唐爱民后,车主说什么也不愿意让他上车,反复求情上车后,其他乘客像躲避瘟神一般,迅速与他保持距离。到达宣城后,车主不知从哪弄来一瓶酒精,当着唐爱民的面把他接触过的扶手、座椅擦了一遍又一遍。
这些窘境,民警们默默的扛了下来。因为更为紧迫的是,收治工作要尽快步入正轨。南湖戒毒所副所长程晓东坦言,收治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民警们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管理比较粗线条,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反倒在无形中架起了一道围墙,导致戒毒人员的对立情绪比较严重。他们甚至会在不小心出血后,故意将血抹在门把手等民警会碰触到的地方。“在这里工作,光凭英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凤凰山大队分管教育的副大队长陈文花是该大队成立后调入的第一名女警,她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民警们逐渐迈出心理那道坎,从隔着视频管理,到面对面、手牵手交流,并逐渐树立起了“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的“三不”原则以及“陪伴教育”理念。生活上更加悉心照顾,康复训练中增加了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特色内容,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渐渐地警戒关系变得和谐起来。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危险。 2013年9月14日晚6点,戒毒人员车某突发精神病,一个人窃窃私语,眼神也不正常。陈文花从所内医院开了安抚药,让其服用。然而,药效仅维持了两个小时,到晚上8点,车某变得十分躁狂,乱扔东西,砸烂了花盆,手也被割伤。一时间,戒毒人员宿舍楼墙壁上、地面上都沾染了车某的血液。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一个传染途径就是血液传播,情况极其危险。但事发突然,警力有限,陈文花赶紧通知程晓东,同时发动其他戒毒人员对车某行为进行控制。程晓东召集了医护人员和警戒护卫大队迅速赶到,最终成功稳住了车某,将其送往当地的精神病医院救治。当众人绷紧的弦刚放松下来,大队民警吴边却在褪下防护服和手套后,发现自己手上有鲜血。好在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清洗消毒后,确认并无大碍。
在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凤凰山大队逐渐扩容。2012年1月组建了一支女子专管中队,10名女警拥有一个美丽的别名“凤凰花”,2013年12月又成立了一支男子专管中队。目前,凤凰山大队共有三个中队,45名民警,7年来累计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近300人次。 2013年,该大队还获得司法部授予的“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不过,最令民警感到高兴的事,是让阳光照进戒毒人员的心灵之窗,驱散他们的悲观绝望,帮助他们重新拾起追寻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采访中,一中队指导员陆军告诉记者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戒毒人员冯某和林某隔着防护栏相识并生出了爱意,民警得知后,鼓励他们用书信往来,并主动担当“信鸽”。两人相继出所后就组建了家庭,借助医疗手段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孩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本报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6年3月29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