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羡慕”的英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羡慕英雄的威风凛凛,勇敢无畏。但是王大姐现在却不这样认为,“年轻当姑娘的时候,就想嫁给英雄,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不想了。”王大姐来自黄山,这阵子一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陪护因烧伤住院的丈夫。
有一天,病房里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通过人们的议论和媒体的报道,王大姐得知这个特殊的病人就是这几天人们口中的“英雄哥”。这位英雄哥就是合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队长——黄震。4月10日这天,黄震因参与灭火救援,不幸被高温酒精烫伤,导致双腿和右臂二级深度烧伤。在住进烧伤病房后,黄震每天晚上因疼痛睡不着觉,王大姐在一边看着,很为黄震心疼,“要受多少罪,受多少苦才能被称作英雄啊?像我们这样的一般人看到火了,不就是立马想到怎么逃嘛,他们却要冲进去,这要多大的勇气啊!要遭多少罪才能换来英雄这两个字。说实话,我现在一点都不羡慕英雄了。”王大姐感慨道。
“难”兄“难”弟闯火场
“我是一哥,他是二哥。”合肥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队长李岩笑着说道。“特一和特二经常在一起合作战斗,比如去年的合肥火车东站危化品泄漏和合六叶高速公路车祸,所以我俩经常见面。我是特勤一中队的队长,黄震是特勤二中队的队长,所以他喊我‘一哥’,我就喊他‘二哥’。”4月10号下午5时22分,合肥市瑶海区一酒厂仓库发生大火,该酒厂仓库内存放有6个巨大的储存罐,一共有6吨原浆酒,酒精浓度均大于60度。接到报警后,特勤二中队、瑶海中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随后增援力量特勤一中队赶到现场。黄震和李岩这对好哥俩又在一起并肩战斗了。
当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此时酒厂仓库的屋顶已经被烧穿,酒精流淌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酒精味。“火烧起来时,火焰有2层楼高!周围十几米都没法站人,温度太高了。”一名目击者比划说。
由于酒精不溶于水,消防官兵兵分多路,利用泡沫水枪持续喷射。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灭火战斗,大火被压制住,就在这时黄震和李岩发现在南侧有明火复燃,威胁着南边的4个酒精罐,一旦处置不力,后果不堪设想。这时,黄震和李岩主动向指挥部请命,要求带领2个灭火小组去打压火势,以成功阻截火势,保护住南边的4个罐体。他们拿着水枪,从南侧进去火场,酒厂仓库的地面上覆盖着一层泡沫,泡沫下都是泄漏的酒浆,让他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地面厚厚的泡沫下,隐藏着一个“陷阱”:酒罐旁边有两条暗槽,深约80厘米,平时是起到阻挡酒精泄漏的作用,但在这一天,却成了陷阱。
黄震把持着水枪,靠近罐体,忽然他脚下一空,身子一歪,重重地倒进了水槽里,极高的水温烫得他发出一声痛呼:“兄弟,救我”,一边的李岩听到兄弟的呼救急忙前去救援,没想到的是,他在拉起黄震的时候,自己也一脚踏进了水槽中。“我当时一脚踏进去就觉得觉得不对劲,下意识往后一侧,拔出腿,那时候已经来不及,自己也摔倒了。”在战友的搀扶下,黄震和李岩支撑着走出了火场,战友急忙对他俩采取急救措施。当李岩把裤腿挽起来的时候,他看见自己脚腕上的皮肤已经被烫掉了,“疼得都麻了,我就喊战友赶紧往我腿上打泡沫降温。”李岩说。另一边,黄震的伤势更为严重,黄震迅速地脱下防护服,让战友赶紧往自己身上打泡沫,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的右胳膊和两条小腿的皮肉都成片的脱落,剧烈的疼痛让这个七尺男儿忍不住叫喊出来。一辆120 救护车赶到,李岩让伤势更重的黄震先去医院,为了不耽误救治,战友们借来民警的警用车,让派出所的民警送李岩去医院,战士们留下来继续灭火。终于在19时15分左右,大火被扑灭,南侧的4个酒精罐和北侧的两层民房都保住了。
身先士卒不言悔
黄震和李岩先后被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救治,在对伤势进行处理的时候,医生要对黄震的小腿进行清创,就是把腿上脱落的、与裤子粘结在一起的皮肉去掉,进行消毒。医生给了黄震一卷纱布,让他咬在口中。黄震口中咬着纱布,硬生生地忍着疼痛挺过了清创。现在回想起来 ,黄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痛感——“撕心裂肺”。
住院期间,黄震只能仰躺在床上,不能翻身也不能动,他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有的时候睡一觉醒过来,感觉时间过去了好久,但是一看时间都没怎么走。”不仅因为不能动感觉到难受,腿上的伤口也疼得他睡不好。同一个病房的病友王大哥说:“这几天晚上黄队长真是受罪噢,天天晚上疼得一身汗,又不能动,看着都难过。”从2005年大学毕业进入消防部队,9年多的时间里,黄震先后参加800多次接警出动和社会救援救助,扑救火灾560余起,解救被困人员78人。而最让他记忆犹新并且意义深刻的则是他第一次出警。他第一次出警是
在2006年,在六安扑救一场家庭火灾,那时候黄震还是一名实习学员,救援的过程他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当时火势很大,厨房里有一个液化气罐。中队长身先士卒,带着一个战士将滚烫的液化气罐抬出火场,这一幕让他难忘。“因为是第一次出警,我头一回见到那样的场景,心里很紧张,但是看到中队长冲在前面,自己觉得很安心。”现在黄震自己当了中队长,每次救援他都会站在最前列,被战友们称为“拼命三郎”。在战士刘苏涛的眼中,他们的黄队长还是一个爱护兄弟的人,在这次灭火战斗中,本来是刘苏涛抱着水枪,但是黄震将水枪抢过去,带头进入了火场。当看见队长摔倒,刘苏涛急忙上前拉队长,出来后,他看见队长腿上的皮成块成块地掉,刘苏涛的心里很不好受。“这次要不是黄队长,躺在床上的就是我了。”刘苏涛说。“这不关你的事,你别觉得愧疚。”黄震对刘苏涛说。“这次火灾如果是我的战士滑倒了,受伤了,我自己会很愧疚,毕竟都是我的兄弟,我把他们带出来的,就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安全。”黄震说。每年新战士入伍的时候,作为老战士的黄震总是会被新战士的家长拜托,“孩子就交给你们了,拜托你们了。”面对家长的殷切嘱托,黄震觉得自己有责任保证兄弟们的安全。作为消防员,时刻都会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是他们也有家人,黄震作为特勤二中队的队长,也考虑到这点,但是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全体战士。
“每次出警回来,我们都会对战士们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在火场我们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总而言之,我们从事了这个行业,就要承担这样的风险。我们心里都明白,既然选择了,就没什么好后悔的。”黄震说。
做人们的定心丸
“那天接到报警后,我们正在吃晚饭,匆匆扒了几口就出警了。”李岩说。在特勤一中队的营房里,我们见到了受伤卧床的李岩。右腿烧伤的他在处理完伤口后,既不住院也不回家休养,坚持回到中队。“我在这里就是一个定心丸。”李岩笑呵呵地说,“我们中队地处双岗闹市,周边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队里有些小伙子太年轻,做事不成熟,他们看见我在这里,就老实许多。”队里有不少刚入伍的年轻战士,面对部队生活还有些不适应,李岩经常要给他们开开会,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有的新战士做事不积极,李岩就会单独和他聊天,了解新战士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除了充当战士们的“心理医生”,李岩还充当着“生活保姆”的角色。“有的战士生病了,队长会经常询问病情,还会时不时地叮嘱战士按时吃药。”特勤一中队三班班长余纪元说。李岩受伤期间一直住在中队里,和战友们同吃同住,营房条件简单,李岩也不计较。“我之所以不愿意住院,也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队里还有工作要做。”李岩因为烧伤,只要动一下就觉得撕扯得疼,晚上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幸好现在时间多,可以多睡会儿。以前是缺觉,现在是不缺觉。”李岩自嘲道。
特勤一中队承担着合肥市的抢险救援工作,一天下来十几起救援都是家常便饭。“跑下来也累。这份工作也是自己的责任,从事这个职业,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李岩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其它的,到火场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个人安危,也不可能去考虑。老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危险的时候,我们不能退缩,不然他们靠谁。遇上火灾,老百姓看到我们去了,他们心就安了。”
铁汉也有柔情处
黄震是肥西人,今年年初得了一个大胖儿子,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大了。黄震受伤之初,没敢告诉家里人,特别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孩子的妻子。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瞒住妻子。一个战友打电话去家中询问自己的伤势,妻子这才知道丈夫受伤了,急忙打电话给丈夫,黄震在电话里安慰妻子:“没事,就是烫破点皮,没多大关系。”担心不已的妻子第二天赶到医院,看见胳膊和双腿被纱布裹得严严实实的丈夫,“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除了安慰妻子,黄震最想念的就是儿子了,儿子刚出生三个多月,因为繁忙的工作,他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见到儿子了,只有看看照片缓解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说实话,真想,小孩子一天一个样,不能看到他成长的每个变化,对我来说是一种遗憾。”说到这,黄震眼中泛起了泪花。现在黄震只想快点养好伤,回家抱一抱儿子。
李岩2002年毕业于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是安徽临泉人,家中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儿。受伤后,女儿扒在他床边轻声细语地问:“爸爸,疼不疼啊?”“爸爸不怕疼。”李岩看着女儿可爱的小脸,心里满是对女儿的愧疚。李岩每周才回一次家,忙起来的时候常常十天半个月都不能回家,留给女儿和妻子的时间非常少。对此,妻子时有抱怨,但是却一直都支持李岩的工作,而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妻子一手包办。因为李岩的关系,一家人也关注起了消防,当电视上播放消防队员救援的新闻报道时,家人总是看得特别认真。
李岩和黄震的事迹传出去后,他们的电话都快成了热线电话,还有不少媒体前来采访。对于忽然一下成了“名人”,他俩都有些不适应,当记者告诉李岩和黄震,现在不少市民将他们称作“英雄哥”,他俩的回答十分相似:“我不是什么英雄,这些都是我的职责。”作为消防员,黄震和李岩面对的危险是常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每回救援都冲在第一线,他们不在乎英雄的称号,老百姓的一声谢谢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