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男子ATM上还款却显示失败 信用差点被影响
本报讯(记者 陈瑶)ATM作为近年来商业银行广泛铺设的电子终端设备,已经逐渐被社会公众所接纳,并且也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然而,最近,由于ATM技术缺陷及故障带来的“吞卡”或是“存款失败”等事件频发,对存款人权益的损害到底该由谁承担责任也就成为了新闻话题。
存款失败,耽误市民进货
2月10日上午,市民张先生拨打了晨刊热线4034444,说自己2月7日上午,在宝龙城市广场的一个农行自助服务区内存钱。张先生在农业银行ATM机分两次存入一万元,但ATM回执单显示“存入失败”并直接退卡,可是张先生存入的钱却没有退回,而且也没收到短信提示。
“事发之后,我立刻向银行提出了申请,银行说要审核。当时事发是星期六,银行一系列程序走下来后,已经过了几天。”张先生说,他是生意人,这笔钱他是预付货款的,因为“存款失败”耽误了几天,他进货的所有后续流程都延期了。“春节前的行情真的是分秒必争,这一下就耽误我好几天,银行让我等这么久,也没有任何赔偿。”张先生说,他当时和银行取得联系后,得到的答复是需要5-7个工作日解决,他真心希望银行可以及时处理此事。
还款不成,信用差点被影响
无独有偶,2月9日下午,市民江先生在胜利西路一家交通银行自助服务区存钱,也发生了存款失败现象。江先生存入6000元现金,钱被吞走,但卡上没有显示。江先生现场就联系了银行客服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意外的话,会尽快将这笔钱返还到江先生的账户中。
2月10日上午,江先生的这笔钱虽然重回其账户,但中途的曲折还是让江先生有点紧张。“昨天是最后一天还款日,我存钱是打算还信用卡透支的,平时晚一天到账没什么关系,但这次晚一天就要影响我的个人征信。如果,因为ATM的故障就影响我的个人信用记录,那我的这个损失恐怕也只有自己担着了。”江先生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只好当天临时再去找人借钱还款。
机器故障,银行难逃其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ATM机在持卡人存取款时出现“吞钱”现象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原因主要有银行系统维护、钱在机器中卡住、单次存入数量过多等原因,商业银行在核实信息后可以再将钱转入存款人账户中。但这必须假以时日,由于存钱延误导致的损失,往往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
我市律师陈宗瀛认为,对于银行来讲,消除设备故障、避免存款人损失责无旁贷。界定银行和存款人的责任,可以看发卡合同中是否有约定,出现这样问题怎么处理。另外,无论哪个银行为存取款人提供ATM服务,应该都是能保证机器正常使用的,如果有异常,银行必须尽到提示的义务。张先生和江先生遇到的虽然都是偶发性事件,但毕竟还是说明机器有问题,所以不能成为银行没有提示、免责的借口。在这类事件中,银行对存取款人有不可推卸的民事责任。如果存取款人可以明确提供因为机器故障,存取款失败产生损失,银行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