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异地通信或按"同城收费"

19.12.2016  08:34

  近日,安徽省公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八市纳入规划范围。其中,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合肥,将被打造为“创新之都”、“产业之都”、“绿色之都”、“开放之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都市圈”人均收入比肩长三角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未来的合肥将是什么样子?这一次,《实施方案》不仅描绘了宏伟的蓝图,还给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在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创新之都、产业之都、绿色之都、开放之都,将成为合肥立身长三角的关键词。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要将合肥建成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基本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

  合肥还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施方案》称,将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圈构建,在新能源、材料、信息、生命、先进制造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联合微电子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辐射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的产业将更具国际竞争力。安徽省将支持合肥发挥综合优势,建设区域性科技、信息、金融、物流、大数据和研发设计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服务中心。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建成中国IC之都、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声谷”。

  “绿色之都”,自然与巢湖治理密不可分。对此,将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强化巢湖治理与保护,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提升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大力实施“引江济巢”工程,推进河道清淤、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提升巢湖流域水质和水体资源功能。

  此外,芜湖、马鞍山将加盟“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以合肥为中心,到2020年,都市圈内形成若干国家级或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力争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沪苏浙皖异地移动通信或“同城收费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互通互联,是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实施方案》明确,将推进合肥、芜湖、滁州等智慧城市建设,与上海、南京、杭州等智慧城市统一建设标准、实现数据端口开放互通。

  其中,重点推进合肥、芜湖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宽带向全光网络演进,建设IPV6公众城域网络,完成公众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支撑系统、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打造集智慧营销、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建立一体化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推进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交叉认证和资源共享为导向,实现我省电子认证平台和沪苏浙认证平台无缝接轨。

  居民也将享受信息一体化带来的福利,安徽省将构筑区域移动通信一体化网络,实现沪苏浙皖异地移动通信“同城收费”。

   就业、上学、看病都将“一体化

  找工作、上学、看病,这些居民最关心的话题,将来都朝着一体化发展。其中,安徽省将面向长三角地区编制发布人力资源需求目录,沪苏浙等地优质高校在皖合作办学将更为频繁,而长三角城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有望实现互认。

  具体来说,安徽省将建立城市群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联动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能力资格评价标准统一、互认,深化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教育合作。完善城市群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开展养老保险认证合作。深化工伤康复资源共享、辅助器具配置及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完善失业保险关系转移及待遇享受方面的合作机制。

  在教育方面,安徽省将加强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优质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争取沪苏浙等地优质高校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骨干示范中职学校、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等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以合肥学院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在医疗卫生方面,安徽省将推动医疗机构与长三角城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促进人员交流培训,引进输出新技术,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长三角城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医保经办机构与长三角城市在医保定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方面开展合作。(作者 罗敏)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罗敏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