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三北工程建设稳中向好
03.02.2015 10:48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亮点之二:突破了要素拉动的传统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驱动、市场利益拉动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引擎。各地充分发挥科技在工程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工程建设的内生动力,科技和市场驱动工程建设的作用日益彰显。黑龙江省大力推广沙地庄园式治理、樟子松嫁接红松、杨树伐根萌蘖更新、“以松改杨”等模式,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内蒙古把科技推广与造林作业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筛选了50多项先进技术重点推广,科技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山西省太原市按照“8:2”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造林绿化,80%的面积绿化后,剩余20%的面积可进行适度开发。
亮点之三: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按自然单元整体推进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格局。各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汇集整合各种生态建设资源,按流域、按山系、按沙带整体推进工程建设,构筑区域性生态屏障。山西省近年来按照“下好一盘棋、绘好一张图”的要求,集中治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把区域内的23个县(区)作为生态建设的一个整体单元,规模推进、协同治理,连续两年这一区域营造林面积占到全省1/3左右。陕西省继续推进毛乌素沙地百万亩樟子松人工林基地,新造樟子松20万亩,已在毛乌素沙地形成了总面积达80多万亩的樟子松林海,绿色陕北正在形成。
亮点之四:突破了单一数量增长的方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在成为民生林业发展的新境界。各地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审时度势,全力推进特色林果业由过去的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近年来,新疆着力在标准化建设、加工转型、市场开拓上狠下功夫,加快推进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步伐,全区林果总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左右,林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不到50亿元,发展到430多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超过1400元。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达2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其中红枣收入就超过1.5万元。甘肃省加快推进特色林果产业由生产初级果品向精深加工转变,研发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林果技术,建成了一批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平凉金果” 等一批地方特色知名品牌。宁夏通过实施葡萄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银川综合保税区葡萄酒贸易加工建设等八大工程,扎实推进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建设,全区葡萄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葡萄产业成为继宁夏枸杞之后的又一优势产业。
亮点之五:突破了城乡绿化各自为战的格局,统筹“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协同发展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亮点。各地坚持把森林乡镇、绿色村庄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为三北工程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找准了切入点和结合点。辽宁省启动宜居乡村建设绿化示范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创建100个宜居建设绿化示范乡、1000个示范村、10000个绿化达标村,基本实现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天津市围绕建设“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继续在城市近郊大力发展郊野森林公园,让三北工程建设成果直接惠及民生。目前,在三北工程建设区内建成郊野森林公园面积近80多平方公里。
亮点之六:突破了成活成林的质量观,优化结构、提升功能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趋势。各地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造林绿化期望值越来越高的时代要求出发,统筹造林与造景、改善生态环境与营造宜居空间协同发展,营造林质量理念逐步升华。北京市坚持以质为先,植树成景,在重点地区全面推行多树种配置、针阔混交造林、带冠栽植等质量标准,落叶乔木胸径在8公分以上的超过70%,打造具有首都地域特色的城市森林。青海省整合各种建设资源,提高造林标准,做到“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在高海拔地区建成了一批标准化造林样板工程。(三北局)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3.02.2015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