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艺平:以一流学科推动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27.06.2017  09:20

      在我省“双一流”建设中,我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获得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助,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获得国内一流学科A类奖补资助,生物学获得国内一流学科B类奖补资助,可喜可贺。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助推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是学校的根本性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育人”,这是大学应该有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平台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从而促进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康民责任、济世担当和家国情怀的当代良医。

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对相关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和激励,在“高原”上建“高峰”,促使高校学科在国家和安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校应把已有成绩视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坚实的基础。既要考虑主体学科和学科特色,还要考虑学科新的增长点以及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要围绕国家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临床医学、药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为支撑,加强医、药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队伍建设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关键。既要突出学科带头人的建设,还要考虑学科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制定人才引进和培育指南,大力引育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快实施“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高水平人才招聘计划”、“海外引才引智计划”和“百名博士后岗位计划”,搭建引智平台,把一流学科建成引进人才的重要蓄水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既要注重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又要注重学术论文与著作、专利和成果获奖等。要强化科技导向,做实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实现学校科技发展双轮驱动。要选育创新群体,优化平台建设,推进转化协同,优化学术环境,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竞争力。要推进以校中心实验室为核心、二级学院实验室为基础的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建成引领发展、支撑有力、开放全面、资源共享的科技公共支撑平台,同时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确保中心的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

完备的学科制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影响着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要取得成效,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影响学科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建立促进学科发展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和创新激励机制。学科建设必须要加强依法治校,重视建立先进、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科制度。同时要坚持祟尚科学,坚持民主管理,坚持学术自由,营造积极的校园学术环境。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的落脚点。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本科。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要注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大力推进博士点建设,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逐步建立起以医、药学科为主干,涵盖医、理、工、管、法、文等门类齐全、发展有序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目标,理顺关系,立足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围绕“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服务国家“高精尖缺”人才计划,主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提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