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安全首位意识代代相传 安徽蚌埠监狱连续30年无罪犯脱逃[法制日报]

08.06.2017  23:13

两臂伸直,转身,口袋里的东西请取出来……”这不是机场安检,而是安徽省蚌埠监狱对进入监管区的社会帮教人士及监狱民警进行安检。

  从完全靠人“严防死守”,到如今形成“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的现代安防体系,蚌埠监狱始终把监管安全放在首位,以改造为本、阳光执法为支撑,构筑监管安全铜墙铁壁,形成特色鲜明的蚌埠监狱防逃模式,实现连续30年无罪犯脱逃。

  创新实践激发监管活力

  在蚌埠监狱监管史上有过一次惨痛教训:1987年3月21日,3名罪犯结伙脱逃成功。从那以后,蚌埠监狱党委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坚持监管安全首位意识代代相传。

  “从此以后,3月21日成了监狱的警钟日。”蚌埠监狱党委书记、政委占肇武说,尽管近年来物防、技防有了很大提高,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人一天一天守过来的,

监管安全上没有丝毫松懈。

  在监管一线工作了30余年的龙湖监区民警刘亚飞说,每天找服刑人员谈话、每周狱情动态分析会雷打不动要进行,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狱情、犯情,安全隐患在萌芽状态就会被发现和消除。

  蚌埠监狱把创新作为提升监管安全驱动力,一系列创新实践更新了工作举措,提升了工作标准,扩展了工作目标,补齐短板、破解难题。

  近年来,蚌埠监狱先后投入资金数千万元用于信息化硬件升级改造,打造智慧安防系统,构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现代安防体系。目前,全监范围内共装监控探头1400余个,实现监管区内外围无死角全覆盖。现代安防体系日臻完善,大大震慑了服刑人员,使服刑人员在严密监控下“不敢逃”。

标本兼治加强教育引导

  “服刑人员‘不敢逃’还不够,还要让他们‘不想逃’。”蚌埠监狱监狱长张林森说,只有让服刑人员安心积极改造,才能打消他们脱逃的念头。

  多年来,蚌埠监狱坚持把教育改造作为促进监管安全的有效手段,坚持攻心治本、标本兼治,加强教育引导,强力注入服刑人员新生动力。

  在教育攻心上找突破口,全面落实“5+1+1”教育改造工作模式,坚持民警讲评教育;创新矫治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改造质量评估、心理矫治、行为矫正和个别化矫治相融合的科学矫治体系;对顽危犯实行挂牌攻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教育改造。在文化矫正上找着力点,打造“禹风”监区文化品牌,搭建“禹风电教”平台,形成集读书学习、文艺表演、文体竞赛为一体的矫正文化品牌。在延伸拓展上定位发力点,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借助监狱开放日、亲情帮教会等活动找准罪犯改造受力点;通过“阳光救助”“困难帮扶”等切实行动解决服刑人员家庭思想包袱,促进安心改造,从而不仅管住罪犯的“”,更滋润他们的“”,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步步走上积极改造的道路。

  服刑人员陈某说:“民警就像是‘读心大师’,我们的情绪波动、饭量增减、一个微表情或不经意的举动,他们都能读懂。

  第八监区副监区长吴庆华说,蚌埠监狱是重刑犯监狱,还是安徽省集中收押限制减刑罪犯的主要监狱,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造方法,对这些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取得了很好成效。

民警能力建设走在前面

  “30年无逃脱,监管安全首位意识在监狱得到很好传承,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警能力建设始终走在前面。”蚌埠监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李明秋说,每年开展“十项”岗位练兵活动,采取“理论学习+实战考核”的模式,着力提升民警综合素质和实战技能,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加强。

  近年来,蚌埠监狱坚持树立实绩导向选人用人机制,实施“伯乐相马”和“赛场选马”相结合,在民警队伍中形成“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出民警队伍的活力。

  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民警队伍,更是走出了一条依法治监的坚实道路。蚌埠监狱以推进法治示范单位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深化狱务公开,完善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规定,确保执法全程公开、公正、透明。

  有服刑人员说,通过狱务公开电子显示屏,从日常考评、计分考核、行政奖励到减刑、假释等,自己、家人都可以查阅,公平公开让自己能够在希望中改造。

  “我们会把30年无脱逃看成是新的起点,一直把无脱逃的纪录保持下去。”蚌埠监狱全体干警对监管安全充满自信。 (李光明)

来源:2017年6月8日法制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