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出“组合拳” 把“民生洼地”变成“宜居高地”

13.09.2018  17:33

            行蓄洪区的脱贫攻坚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没有行蓄洪区的脱贫攻坚就没有全省的脱贫,没有行蓄洪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为啃下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我省打出“组合拳”,强化要素支撑,以产业就业为核心,努力把“民生洼地”变成“生态宜居高地”。

   “基本解决了行蓄洪区出不去、进不来、道路状况差等突出问题

  “涝时恨水水不走,旱时盼水水不来。”基础设施欠账曾是困扰行蓄洪区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

  近日,在沿淮行蓄洪区的阜南县王堰镇蔡郢村,原本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已经改建成8米宽的柏油路。路通百事通。蔡郢村投入村庄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约2000万元,不仅把道路修通修好,村里的臭沟塘也再现清水碧波,贫困村成了一个美好乡村示范点。

  近年来,我省行蓄洪区基本形成了以县乡道和撤退道路为骨干、以村道为支线的农村公路网络,道路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大改善。 “基本解决了行蓄洪区农村出不去、进不来、道路状况差等突出问题。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底,淮河16个行蓄洪区加上洪洼地区的农村公路总里程约为3329公里,公路网密度约为95.8公里/百平方公里。

  按照最新出台的《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道路建设方案》,到2020年,行蓄洪区内每个较大自然村、庄台、保庄圩全部通上4.5米宽水泥路,省里将对道路建设给予定额补助。

  为改善生活条件,我省行蓄洪区积极实施“三大革命”,已经完成农村改厕2.9万户、占年度任务的79%;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7座,正在施工建设40座,有效改善了行蓄洪区人居环境。

  阜南县算了一笔账,“双基”即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还需近1亿元。目前淮河行蓄洪区内8个重点贫困县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地方债券资金、整合涉农资金超过40亿元,跟往年比或者说跟其他县区比,规模不小,但与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按照常规的套路根本不能解渴,必须有大动作、大手笔、大投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江洪认为,行蓄洪区在“两基”上还比较薄弱,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县本级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现资金的实质性整合,确保真正用于脱贫攻坚。相关行业部门要出台富含“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还要更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更加注重用市场的办法,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两基”建设。

  “俺们也住上了干净漂亮的楼房,终于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庄台,是沿淮行蓄洪区一种特殊的景观。沿淮群众为了避免被肆虐的洪水淹没家园,靠着肩挑手提,车拉筐运,筑起了一个个高高的土台。然而,庄台时常面临着“水来就搬家、水退就修房”的局面,以至于庄台所在地常常是贫困发生地。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对部分不宜居住、不宜发展的庄台大力实施易地搬迁。

  在寿县窑口镇粮台村,村民王道库对搬迁后的新居赞不绝口:“俺们也住上了干净漂亮的楼房,终于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粮台村地势低洼,三面环瓦埠湖、陡涧河,每年一到雨季,村民就担惊受怕。如今,搬进了优美整洁的窑口镇和谐园居民迁建小区,困扰他的问题得到了根治。寿县扶贫办负责人说,在安居保障上全面落实“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要求,完成搬迁11066户,占计划的97.2%;完成老房拆除11251户,占计划的98.8%。

  位于颍上县半岗镇邱家湖行蓄洪区的5个庄台,共有283户、49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由于庄台面积有限,很多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5平方米。

  为改变困境,半岗镇选择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腰庄自然村作为搬迁安置点。目前,该安置小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络,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也全部建成。搬迁后的新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行蓄洪区贫困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针对一些不愿外迁的群众,颍上县还开展了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把庄台整治好。该县把美丽庄台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先后分两期共投入2.1亿元,对沿淮22个庄台进行全面整治,除完善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外,还对庄台人居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包括清除危旧违章房屋、台顶台坡绿化、房屋立面改造等。我省部分行蓄洪区结合庄台环境整治、全域旅游规划,正在打造沿淮风情带。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说,把沿淮22个庄台全部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让群众安居乐业。“今后庄台不仅是百姓防洪的居住点,也是全域旅游的美丽景点。

  “通过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积极推行稻虾养殖等生态综合利用模式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我省在行蓄洪区强化就业帮扶,帮助贫困人口增收。

  近日,在寿县在窑口镇易地搬迁小区里举办的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定向招工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合肥、芜湖、淮南市的65家企业现场为行蓄洪区贫困劳动者提供了381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寿县行蓄洪区约350名贫困劳动者参加。

  为推动贫困人口就业,寿县在行蓄洪区建成6个就业扶贫驿站、21个就业扶贫车间,完成贫困人口帮扶就业4165人、技能脱贫培训997人。窑口镇真武村的贫困户陈露露在劳务对接定向招工专场招聘会上领到了技能培训通知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他兴奋不已地说:“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了。

  产业是脱贫的关键。针对沿淮行蓄洪区的实际情况,我省在沿淮行蓄洪区积极推广适应性农业,大力发展水上、水中、水下“三水”产业。

  “通过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适度发展粮草轮作、草牧结合,积极推广杞柳、莲藕、茭白、水芹、菱角、芡实等水生作物,积极推行了一条稻虾养殖、稻鸭共养、鱼莲共生等生态综合利用模式。 ”颍上县农委负责人表示,沿淮河、颍河堤坝边坡地、滩涂区等不适合种植的地方,当地大力发展皖西白鹅、淮河麻鸭、淮山羊等养殖产业。

  行蓄洪区的产业底子薄弱,做强各种特色产业成了脱贫攻坚的必由路径。寿县为了推进特色种养业,着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等十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四带一自”模式,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安排产业扶贫项目682个,带动扶持690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行蓄洪区贫困村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率100%。江洪认为,行蓄洪区内的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品牌意识不强,带贫减贫效果有待提高。下一步,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吸引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有效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