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温暖文化之家

29.11.2018  10:40

(驻安徽记者    郜    磊)“我父母在杭州打工,平时跟爷爷奶奶生活,每到暑期就十分枯燥,听说桑营镇文化站有老师辅导学电子琴,我第一个报了名。”安徽省太和县淝南小学六年级学生丰慧开心地说,“通过一个多月练习,我已经能弹几首歌曲了。”

“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了,小孙子在镇文化站玩得开心,我就放心了。”太和县桑营镇丰李村72岁的杨春兰老人说,村民们纷纷点赞镇文化站“做好事”“做善事”。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到节假日,太和县桑营镇文化站里都会有一批特殊客人——留守儿童,他们中年幼的由大人领着,年龄大些的自己背着书包就来了。他们有的在图书室读书或阅读报刊,有的在电子阅览室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在线聊天,有的在琴房里弹奏电子琴或在书画室里习字作画。文化站还组织孩子们看戏看电影看展览,开展春游活动,集体外出参观学习……春雨润物细无声,桑营镇文化站成为孩子们收获快乐、健康成长的园地和温暖文化之家。

桑营镇地处安徽省阜阳市北大门,多数农民外出务工,当地留守儿童占到80%。缺少了平日亲情的陪伴,留守儿童中不少孩子表现出自卑自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的现象。早在2011年,桑营镇文化站站长高士彬兼任镇共青团团委书记,一直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坚持探索利用基层文化阵地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路径。“我们搭建关爱平台,开展留守儿童易于接受、丰富多彩的活动。”高士彬表示,文化站在保有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了服务留守儿童的阅览室、书画创作室、电子琴室、心理咨询室等。

在桑营镇文化站,孩子们学唱京剧《红灯记》,唱起“我家的表叔数不清”这句唱词时,往往想到自己在文化站的亲人也“数不清”。桑营镇文化站在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聘请专业人员提供各种服务,让他们受到关心和温暖。

桑营镇文化站牵头成立了太和县北部六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注册成员180多人。政府出资对这些志愿者进行积分考核奖励,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者像亲人一样为留守儿童开展服务:镇党政机关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当代理家长,还跟孩子们做朋友,经常在文化站为他们辅导作业,或带领大家读书、做亲子游戏;文化辅导员传授国学经典,手把手指导书法和做手工;退休干部高克允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退休老教师丰含祥为孩子们辅导预防违法犯罪和防溺水、防范邪教的知识。

淝南小学三年级学生陈红说:“过去的暑假生活很单调,现在有了‘暑期乐园’,有老师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组织开展的学习和游戏活动,还有同学相伴,真开心。”

陈红提到的志愿者,是桑营镇文化站的高校志愿者。以志愿者队伍中的上海海事大学青春启航团队为例,其在桑营镇开展服务已有7年,利用寒暑假前来举办各种活动,开设有航海小知识、医疗急救、趣味配音课堂、品味安徽优秀文化等特色课程,还开趣味运动会,开设VR体验课堂,引入机器人建模实验室,特别受孩子们欢迎。桑营镇与合肥工业大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基地,签署帮扶关爱协议,一批批优秀大学生前来开展服务,成为孩子们的“亲人”。

七年级学生高源时常来文化站看书,抄写和学习经典名句,语文成绩提高很快;中学生徐雨晴课余时间常到农家书屋、文化站阅览室读书,成为远近有名的“小书迷”……依托文化站,桑营镇今年接受课外辅导的留守儿童有200多人,其中有9人成绩进入学校年级前10名;有30多人接受文化技能培训,有些孩子还能登台表演。

年复一年,很多孩子受益于桑营镇文化站的服务而成长成才。这其中包括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张淑贤。张淑贤深有感触地说,6年前自己还是名叛逆的初中生。正是桑营镇文化站的大学生志愿者一直鼓励她,送她学习用具,带她在文化站读书、玩游戏,让自己收获了快乐和进步,现在想起这段时光仍然觉得很温馨。张淑贤考上大学后,积极参加了学校支教活动,十分乐意回到桑营镇为弟弟妹妹们上课。

高士彬说,关爱留守儿童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也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站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