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人物】朱佳宁:时刻绷紧预报服务弦

09.07.2018  19:45
      “我就是要和‘不安分’的天气‘死磕’到底,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离准确更近一步。”这是安徽省气象台预报员朱佳宁的心里话。在朱佳宁12年的预报生涯中,他始终将“准确是核心,及时是关键”的精神贯穿于预报工作,时刻绷紧预报服务这根弦。
      自6月19日入梅以来,安徽天气复杂多变,高温、大风、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接踵而至。对朱佳宁而言,每次值班都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6月28日,安徽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6月30日上午,当笔者来到气象台首席预报岗的时候,朱佳宁正在和同事交代天气特点和后期趋势,在卫星云图上比划着。20分钟后,他终于坐了下来,阳光帅气的脸上略显疲惫。面对镜头,他讪讪地笑了:“这两天没休息好,眼泡肿肿的,衣服也没换,咱们今天就不拍了,说说吧。”
      6月28日8时至30日8时是朱佳宁首席预报岗的时间,也是强降水最集中的时间段。“这48小时,全省的预报预警主要由我负责,预报精准的强降水落区、发布气象预警信号,是我当前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朱佳宁说。
      这几天,降水模式频繁调整,非常不稳定。原本下大暴雨的区域调整为暴雨甚至是大雨,而且各家数值模式的预报落区也不一致,量级上也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虽说是预料之中,但朱佳宁的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于是,他迅速组织中短期预报员会商天气,但结果是,预报员的意见也不统一,这就很难给政府及公众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报结论。
      是维持之前的预报结论还是根据最新的数值模式调整,一向遇事冷静的朱佳宁也淡定不起来了。他希望各家数值预报模式稳定一点,强降水落区一致一些,时间再充裕一点。然而,等待他的是短期预报、天气周报、预警信号及各种气象服务材料的把关以及新闻媒体的采访。
      没有太多时间纠结了,朱佳宁必须马上给出一个预报结论。凭借平时积累的丰富预报经验和预报技术,结合实况雨量、前期数值模式的性能表现以及集合预报的强降水落区趋势,他决定把强降水中心往南调整。
29日夜间,安徽南部的降水戛然而止,会商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大家都在担心这“不安分”的天气真的会“临时变卦”,降水落区出现偏移,这可就尴尬了。“我们下午才在沿江西部画了暴雨落区,联合国土资源厅发布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不会不下了吧?”不知是哪位耐不住性子的预报员冒出了这么一句。其实,这也是朱佳宁此刻心里最担心的,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那些曾经失败的预报案例此时在朱佳宁的脑海里回转。
      “后半夜降水会增强的,南部的低涡切变一直都在,不可能没有,大家先休息一会儿,后半夜还要继续战斗呢。”朱佳宁说。心里是忐忑的,但嘴上依然坚定着自己最初的判断,他对自己的预报有信心。朱佳宁回到休息室,但多年来的职业习惯让他躺在床上也无法安睡,不停地查看手机上的天气图。
      30日凌晨两点,迷迷糊糊刚睡着的朱佳宁突然惊醒,拿起手机查看各类气象资料,此时沿江西部出现较强降水回波,并且有增强的趋势。他立刻从床上弹起来,跑到业务平面告诉短时预报员:“我们现在就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立即通知相关地市也及时发布预警信号。”预警发出去了,朱佳宁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
      接下来,等待他的还有每天早晨8点的全国天气会商发言,还要把关智能网格预报、短期天气预报、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报准了,百姓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我们预报员的价值所在。”朱佳宁的这句话说得真实、纯粹又朴实。(转自7月9日中国气象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