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化得气象新——安徽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综述

21.12.2018  17:21

    40 年前,发端于安徽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 开启了改革开放探索新里程。 由此,冰河解冻,春暖花开。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改革精神跃动,激发了每一个心灵。 40 年来,安徽气象部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2016 年,安徽省级气象现代化综合评价为 91.8 分,提前 1 年达到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2017 年,省级气象现代化得分 96.1,位列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如今,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已惠及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快速行动、防灾减灾有依据—— 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提升是王道
      今年 8 月登陆华东地区的“雨量之王”——第 18 号 台风“温比亚”至今仍让华东数省心有余悸。
      8 月 17 日 13 时 20 分,“温比亚”由当涂县进入安徽, 在安徽滞留长达 14 个小时,风雨影响超 80 个小时,给长江北岸各地带来狂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
      就连身处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也深受影响。霍山县东西溪乡党委副书记汪琴在“温比亚”到来前一天就已根据县气象局发布的暴雨预警信息,部署群众转移。 “乡里把居住在低洼地带、河流沿岸的贫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作为重点,从 16 日上午开始就挨家挨户上门, 劝说他们投亲靠友,或者转移到集中安置点。”汪琴说。
      与此同时,滁州市组织动员 500 余名干部群众巡堤 查险;铜陵市安排 50 余人对城区主干道排水情况进行巡查;马鞍山市严密防守 5 处市级重点险段、3 座在运行尾矿库和 59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金寨县、泾县消防部队紧急出动救援被围困群众……而所有行动的前提在于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
      同 2013 年相比,安徽 24 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 由 86.3%提高到 88.3%,月降水预测准确率由 65.9%提高 到 75.6%,暴雨预警准确率由 65%提高到 71.2%,发布提前量延长至 21.5 分钟。这样的数据,来源于安徽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现代化的气象业务体系。 改革开放过程中,安徽建设了我国第一部 SA 型新 一代天气雷达。这座 128 米高、外形呈拔地腾飞之态的 “庐阳银珠”见证了合肥雷达建设的加速度。1998 年,安徽省新一代气象综合业务系统建成,率先实现省级气象业务的全面升级和资源共享;2003 年,GSM 无线雨量遥 测仪研制成功,2005 年全省率先建成高密度雨量站网, 气象观测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加速迈进。
      近五年来,安徽新增移动雷达两部、新一代天气雷 达 1 部,在建局地天气雷达 4 部;建成风云三号卫星省级直收站,并启动风云四号卫星省级直收站建设;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从 82 个增加到 295 个,基本观测要素全部 实现自动化;新增 1121 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总数达 2474 个;建成覆盖全省高速公路、主要山岳型景区的交通、旅游气象监测网,启动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巢湖航运气象监测网建设。
      由此,气象监测平均站距加密到 7.2 公里,乡镇覆盖 率达 100%。和 2013 年相比,地面监测数据到达预报员桌面的时间由 2 分钟缩短至 57 秒,可用率达 98%以上, 气象信息化程度由 49.5%提高到 88%。
      同时,安徽省气象局建成统一管理的基础设施资源池,提供“云+网+端”数据支持环境,建立从分钟到年的多要素无缝隙精细化预报产品库,建成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加强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气象预报准确率、时效性明显提升。
      “每年从 5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每次台风来都紧张得不得了,强降雨也是如此。”在自然资源厅副调研员刘群林看来,“离开气象信息,地质灾害防治就是瞎子”,而值得感谢的是,“气象服务非常到位”。
      发扬改革精神、惠农服务展身手—— 借力互联网 延伸服务链
      12 月,收割过的稻田唯余枯色,一场席卷全国的冷空气过后,江淮大地似乎迎来短暂的宁静。
      但在网络平台上,即使在农闲时节,场景依旧忙碌而红火:
      “惠农气象”不仅汇聚气象专家、农业专家、院校教 授、农业生产者、农产品销售人员等,还可将短时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服务产品自动定位推送出去;
      在“聚农 e 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驻的农企和农 户正借着“双十二”商机出售农家散养土鸡蛋、生态散养山羊肉等,打气象品牌的产品也颇受欢迎;
      “爱上农家乐”乡村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正在邀请游客前往安徽乡村享受别致的冬季乐趣,希冀着人们 返璞归真,慢生活栖息……
      这片宁静与红火,都与安徽气象部门的守护密不可分。
      近五年来,安徽省气象局立足省情,主动作为,将气象现代化与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以“ 智慧气象”为目标,发展“ 互联网+农业气象服务”,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助推贫困地区产业扶贫。
瞄准贫困地区优质农业气候资源,安徽省气象部门 升级打造“惠农气象”平台,精准定位用户,智能推送预报预警信息及主要作物指数产品,指定专家负责农业生 产等“一对一”帮扶工作,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气象服务,涉农专家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服务产品的线上 制作和推广,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如今,当品质成为市场比拼的关键,安徽省气象部门在“大品牌”上下功夫,加强与涉农企业合作,开展蓝莓、 茶叶、酥梨、猕猴桃、菊花、枇杷等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与溯源工作。目前,安徽已建成南陵、泾县、砀山、金寨、东至、歙县等 6 个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基地,贴上气候品质评价“特优”级标签的徽王蓝莓、“绿环兰香”绿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同比增加 20%以上。
      好产品要有好销路——顺着农产品链条延伸,安徽省气象局搭建的“聚农 e 购”平台加大对贫困县特色农产 品的入驻和推广力度,帮助农户解决特色农产品销路问题。该平台现已集结 800 多家商户、5800 种产品,会员 达 30 万;累计直接销售额达 9800 万元,带动销售额约 3.6 亿元,促进农民增收 2700 万元。同时,该平台还开通了京东安徽原产地馆和天猫店,多渠道助力安徽特色农产品销售。
      “2016 年苹果滞销,我家十万斤苹果留在地里,卖五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后来气象部门在‘聚农 e 购’上发布了销售信息,我家苹果不仅卖出去了,还卖到一块钱一斤。”砀山县陈寨村贫困户陈庆余说。以“聚农 e 购”为主体的“爱农帮”,还获得安徽首届网络公益服务品牌、省十大信息化品牌、中央网信办年度公益网络机构,并由省委组织部向中组部进行品牌推荐。
      安徽省气象局联合省旅游局打造的“爱上农家乐”平台,签约农家乐经营户近千家,帮助经营户增收 800 多万元,辐射带动 500 多户贫困户,先后获得全国旅游信息化 创新实践优秀项目、安徽省十佳智慧旅游营销项目称号。
      坚守创新的定力、底气与信心—— 打造创新体系 铸造人才高地
      12 月上旬,不断向南推进的冷空气给安徽带来雨雪天气。 在冷空气到来之前,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已经准备好了融雪剂。
      依托安徽省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安徽省气象部门为交警专门量身定做“高速交警气象卫士”手机客 户端。交警只要打开客户端,就可以收到根据用户需求和位置精准推送的气象预报预警、交通应急指令和现场图片视频。
当很多地区还在为如何将交通气象信息推送给司机而烦恼时,安徽却独辟蹊径,在此方面做起文章。近年来,安徽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交通气象服务体系,交通气象监测网 与高速公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站网平均间距 15 公里、团雾易发路段平均间距 3 公里;建立了精细化交通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能见度天气自动识别技术,高速公路天气预报时空分辨率由 2013 年的 10 公里、6 小时提高到 5 公里、3 小时;推进沿江综合交通气象服务示范区建设,布设船舶自动气象站,搭建“航运卫士” 气象服务平台,提供交通高影响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其中,“高速交警气象卫士”客户端于 2015 年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在全省 16 个市、62 个高速交警大队中安装应用。
      此外,安徽省气象部门还将创新精神融入各项工作。比如, 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方面,安徽省气象局在全国率先开展 省级气候变化监测公报编制,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报 评估,启动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项目,对长江黄金水道、环巢湖水面开展全覆盖专业生态气象监测,推动石台、绩溪等四个县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县;在来安县试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气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将生态环境气象考核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内容;与省统计局联合推进将大气环境指数(空气洁净度)、温湿适宜频率指数(空气舒适度)、植被指数(空气清新度)等三个气象指标纳入《全省绿色发展季度统计监测体系》。
      创新是安徽最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也是安徽省气象部门的最好传承。
      这份底气,来自于安徽省气象部门多年来打造的坚实的科 技创新体系。他们敞开胸怀,广开合作之路,与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搭建了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寿县野外科学实验基地、气象光学联合实验中心等一批科研合作平 台,气象科技产、学、研、用实现无缝对接,促进气象科技创新效 率的最大化,科技转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业务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这份定力,来自于安徽省气象局始终坚持以人才优先发展 之功,图事业发展之本。安徽省气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高层次 人才支持政策,启动“气象青年英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硕博 士启动基金、科技带头人等工作,建立了业务科技带头人领军、 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年轻队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省市 县三级“梯队式”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这份信心,来自于安徽省气象部门多年来取得的扎实科技 成果。五年来,安徽省气象局取得气象科技成果 226 项,70 余 项成果在全国或省内气象部门推广应用,9 项成果获省级以上 科技进步奖,获得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气象科技贡献率由 2013 年的 76%提高到 91%。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沐浴着春风,气象部门亦奋发前行,正时不我待地书写中国气象现代化的安徽答卷。 在新一轮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安徽将继续为建设气象强 国添砖加瓦,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保驾护航。

    (转自中国气象报2018年12月21日第2版  链接:http://epaper.zgqxb.com.cn/epaper/index/get_pdf?pdf=2018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