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富村庄润民心

15.08.2018  20:03

(驻安徽记者    郜    磊) 7月13日上午,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杨公村农民文化乐园的礼堂里欢声笑语不断,热闹非凡。得知庐剧表演艺术家、庐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武克英要在这里与戏迷面对面交流,杨公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们早早地就来到礼堂。

武克英给戏迷们说起了皖西庐剧的发展历程、代表曲目,回忆了自己文艺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经历;武克英演出团队的演员们真诚而精彩的表演,赢来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我很羡慕杨公村的村民。为什么?因为你们村有自己的剧场,这真的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武克英激动地说。

改变从2014年开始。那时,杨公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就在那一年,杨公村成为安徽省文化厅定点帮扶村。省文化厅通过派驻驻村工作队形式,与村两委紧密配合,在结对帮扶村民产业致富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文化扶贫力度。

文化扶贫首先要有阵地。安徽省文化厅筹资400多万元完成了杨公村党群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一体建设,包括“一廊”(文化长廊)、“两堂”(礼堂和演讲堂)、“三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和文化活动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展示墙)、“六场”(室外演出场、电影放映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场、停车场)。如今,农民文化乐园的礼堂宽敞明亮,座椅、灯光、音响设施齐全;图书室窗明几净,农业科技、健康养生和文学名著等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多媒体室内6台电脑整齐摆放;翁墩乡特色剪纸贴满院墙。

74岁的王兴付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经历了村子由贫变富的过程。他说,过去村里穷,开个会,队部都坐不下,有的人只好蹲在门外头。下雨天出门就要蹚泥水,晚上漆黑令人不敢出门。现在,村里都是水泥路面、路灯明亮,农民乐园样样东西都有,村民可以来这里开会、跳广场舞、打球、看书,还可以邀请亲朋好友来看戏,“生活跟过去比真是两重天啊”。

为改变当地一些贫困户蹲墙根、晒太阳、一味伸手要补助的现象,安徽省文化系统把形式多样的节目送到村里,突出宣传党的政策,介绍脱贫致富经验,激励村民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村民们看了扶贫题材的黄梅戏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后,有人感慨:“人家干得好,我们也能干。”有人“对号入座”:“戏中好吃懒做的那个角色,我们村里不是也有吗?丢人现眼啊。”

“文化扶贫,我们突出的是扶志加扶智,建设好农民文化乐园,送文化下乡,并选聘文化志愿者,组织村里的舞蹈队、民乐队,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励和引导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杨公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玮说,如今的杨公村天天有活动、月月唱“大戏”,今年以来,工作队已经帮助村里开展文化活动8场,包括送大戏、送画展、送春联、办文艺晚会。

翁墩乡党委书记杨正远说,杨公村的农民文化乐园是六安市最大的农民文化乐园。安徽省文化系统通过结对帮扶,给杨公村“送大戏、扶产业、搭平台、美环境”,使昔日贫困落后的杨公村村民变富了、村貌变美了、乡风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