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风云录】科大少年班开中国教育之先河

28.05.2018  16:57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天使路旁,一栋五层小楼上“少年班学院”几个字简朴低调。学院的大厅里,一张张照片却非常耀眼,张亚勤、骆利群、杜江峰、庄小威……他们都从这座小楼里走出,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出精彩的篇章。少年班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如今,与改革开放同岁的科大少年班,也在人才创新培养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与改革开放一同走过四十年

1978年少年班的创办,寄托着一个国家对人才的渴求——早在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就向我国领导人提出建议——中国要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少年班的设想由此浮出水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报考科大少年班。

彼时,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技人才严重断档,“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问题。从少年人才入手,主要是为了打破当时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状况,能使全国各类人才培养步入正轨。

1977年,一起推荐“13岁天才少年——宁铂”的新闻事件,直接催生了少年班的创办:江西一教师致信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方毅,并随即得到批示。方毅和宁铂对弈围棋的照片,一时轰动全国。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招收的学生不是“偏才”“怪才”

少年班的孩子是如何选出来的?从选拔上看,早期学校还拥有较大的自主招生权,如今随着高考制度的完善,高考分数基本成为选拔的“硬门槛”。和外界猜测不同,选拔没有专业的智商测试,而是通过笔试、“现学现考”、面试等多个复试环节,从1986年起还加入了心理测试。 科大选择的少年大学生,大多都有立志科学前沿研究的理想。按照拔尖科研人才需要的数理化等基本功要求,少年班学院先按照数学、物理专业水平的课程进行一年的基础通识教育;第二年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学科平台,进入各学院学习;第三年再自主选择专业学习方向。

少年班的办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在2008年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 科大少年班学院的负责人在不同场合中都多次强调,少年班招收的学生不是“偏才”“怪才”,而是文理兼备尤其是物理、数学擅长者,他们毕业后大多选择继续深造。

中国科大曾做过统计,从办学伊始到第38年期间,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超过3400名本科生,约90%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毕业10年后的学生中,有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另有55%投身于企业界、19%活跃于金融界,在世界500强任职者达到35%。

郑媛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责任编辑:许大鹏 文章关键词: 科大少年班 改革开放40年风云录 科大少年班开中国教育之先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