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小香菇铺就脱贫路

25.03.2019  00:2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三月的皖东南大地,春风拂面、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南阳村的村民杨成亮指着不远处的田间,绿野中的几处白色香菇大棚分外显眼。“去年,地里大棚的一万多根香菇菌棒给我家挣了将近两万块钱。”说到这里,杨成亮喜上眉梢。

  五十多岁的杨成亮,面庞黝黑,乐观健谈,前些年,因饱受严重肠胃疾病困扰,这位勤劳的庄稼汉不仅干不成务工种地的重活累活,而且还因治病还欠下不少债务,家庭重担落在妻子单薄的肩头,生活顿时陷入困窘。

  “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杨成亮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他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筹莫展之际,镇村两级针对其实际困难,第一时间确定好精准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并主动上门讲政策、解疑难。得知杨成亮有发展香菇种植的想法时,扶贫干部一边鼓励,一边又多次登门,与老杨坐在一条板凳上算成本、谈规模、找销路,让一度情绪低落的他重拾生活信心。

  “当时的想法是,家里虽然苦,但不能总是伸手问政府要这要那;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要靠自己脱贫致富。2017年下半年起,我就开始搞大棚种香菇。”杨成亮回忆,一直以来,镇村干部为他做了不少好事实事,送技术不上算,还送去了5万元钱的无息贷款和几千元帮扶资金;在老杨眼里,这些都是“雪中送炭”。投入不小、关心的人很多,杨成亮夫妻一头扎进地里大棚,起早贪黑劳作,丝毫不敢怠慢。付出总有回报,2018年,杨成亮的一万多根菌棒上产的香菇给他们家赚了将近两万元。

  “第一年搞就挣到钱,我接下来就想再多种一点。”对香菇市场行情有了一定了解后,杨成亮和妻子说干就干,现在已经发展到5亩地、7个棚,约合3万余支菌棒的规模。领着记者来到他家的大棚里,杨成亮说:“春节过后的这一段时间是淡季,现在每天能产30-40斤新鲜香菇,有人上门来收,我能挣一百多块钱。”再过一个月不到,老杨夫妻就要忙着换菌棒了。“越忙越好,越忙我干得越有劲!”说这话时,杨成亮蹲下身子仔细地端详起地上的一垄垄小小香菇——它们都是为困难家庭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

  近年来,水东镇坚持因人施策,服务上门惠及贫困对象,2018年,组织产业到户项目(自营类)申报191户次,多次邀请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及各类涉贫单位派驻专业人员为贫困户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上门办证、检查身体等专项活动,为确保像杨成亮这样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走上致富路起到重要作用。(通讯员 东平 记者 苏艺 喻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