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连续报道委厅扶贫工作

08.03.2018  14:50

日前,安徽日报连续报道

贫困户温暖过大年

春节临近,困难群众的生活怎样,贫困户如何过年,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关注和关心的民生大事,我省各地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近日,记者走进金寨县、枞阳县部分贫困户家中探访——

温暖送给贫困户

2月12日,记者来到金寨县吴家店镇竹根河村。 67岁的贫困户周希治正在给自家的黑毛猪喂食,竹根河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曹玉建带着米、油等食品来到他家。

曹书记,谢谢你们来看望我,真是太感谢了。 ”周希治一边说,一边笑着迎我们进屋。

老周,过年的年货备得咋样,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哦。 ”曹玉建进门就说。

儿子媳妇都办好了……明天准备把这头黑毛猪杀了过年呢!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周希治笑着说。

据曹玉建介绍,竹根河村位于吴家店镇南边,属深度贫困山区。目前全村1800多人、110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70人。每年春节前,当地有关部门都会去慰问当地贫困户,使困难户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家的危房改造已经竣工了,春节就住上了新房子,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哇。 ”这几天,枞阳县麒麟镇阳和村贫困户祖福英逢人就说。祖福英老人有一个儿子,但身体不太好不能出去打工,家庭十分贫困。祖福英告诉记者,快过年了,镇村领导多次来到她家中探望,不仅送来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还给她家送来扶贫政策,帮助谋划致富点子。祖福英儿子告诉记者:“我打算开春承包村里冬修的一口山塘养鱼,家中再养一些家禽家畜,农闲时到扶贫基地打一些零工,争取家庭早日脱贫。

麒麟镇党委书记杨国刚告诉记者,根据铜陵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关于在春节前开展“冬日暖阳——扎实开展‘十个一’真情帮扶助脱贫”活动的通知》要求,连日来,麒麟镇组织所有包户机关干部来到贫困户家中看望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了一次扶贫宣讲、核查一次基本信息、排查一次政策落实、清查一次安全隐患、召开一次座谈会、谋划一批帮扶项目、打扫一次环境卫生、赠送一份爱心年货、共进一餐团圆年饭、拍摄一张帮扶照片。为困难群众送去冬日里的温暖,确保特困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

枞阳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安平告诉记者,年前枞阳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给贫困户送去了棉衣、棉被、油、米等生活必需品,确保困难群众安心过年。 2017年,枞阳县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了22个贫困村出列、28225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

特色农业助增收

对困难群众不仅要注重日常的帮扶送温暖,更要注重“造血式”帮扶,通过发展产业来帮助他们增收脱贫。 “让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还是要靠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贫困户开辟增收致富的门路,变‘输血’为‘造血’。 ”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李成对记者说。

在金寨县吴家店镇吴家店村,村民钟国鼎正在白芨育苗室里观察苗种的生长情况。 “我从事白芨种植已经十几年了,刚开始从山上挖野生的白芨种,但成不了规模,后来自己培育白芨苗子,今年已经成功育苗30万株,明年三四月份就可移栽到田里去。 ”钟国鼎说。白芨是一种中草药,按目前市场价格,白芨鲜品能够卖到每公斤120元,干成品每公斤600元,市场利润可观。

钟国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100多亩地种白芨,并成立了钟氏药草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当地村民一起种白芨,帮助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周贻华患有胸膜炎,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上中专,小的在上小学,家庭非常困难。 “我在这里上班,不仅每年有2万块钱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 ”周贻华高兴地说。

“基地每年还需要季节性用工30人左右,累计为村民增收15万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白芨种苗繁育研发基地。下一步,我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钟国鼎自豪地说。

 近年来,金寨县重点推进茶叶、猕猴桃、毛竹、白芨等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实施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亿元、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奖补资金2100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6亿元,用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7.2万亩、油茶26万亩、毛竹22万亩。黑毛猪生态养殖、猕猴桃、石斛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带动力强。

据介绍,枞阳县也出台了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扶贫等实施意见,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去年,全县自主经营特色种养业奖补项目27006个,共发放奖补资金3204.95万元,比2016年增长11倍。

扶贫扶智拔“穷根

俗话说,扶贫先扶智。物质脱贫的同时还要精神上脱贫,精准扶贫还须与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相结合,从思想上拔掉‘穷根’。”曹玉建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曹玉建是由省教育厅选派,去年4月份来到竹根河村负责定点帮扶工作。“我到村里后,首先是入户走访、调查评估,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在村里走访时,我们感到一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较陈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些贫困户脱贫意识薄弱,安于现状,缺乏自我发展动力。 ”曹玉建接着说,在走访中,一些贫困户说:“俺们是‘三无’,无钱、无劳动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是来扶贫的,那就请你们给俺安排低保。 ”还有不少农户想尽快脱贫致富,但总苦于无一技之长。

加大对贫困户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这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曹玉建说,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信心,立足自身求发展,就必须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

吴家店镇分管扶贫的党委委员田耿告诉记者,吴家店镇地处大别山腹地,全镇辖13个村,其中有5个是重点贫困村,在册贫困户852户、2195人。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很大。 2017年,吴家店镇集全镇资源、举全镇之力,狠抓35个脱贫专项方案落实,当年脱贫453户、1606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8%左右。

除了发展特色产业,我们还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狠抓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春节前夕,镇里除了组织送温暖活动外,还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枞阳县麒麟镇镇长方联胜对记者说。目前,麒麟镇新建了阳和村文化演出大舞台、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各1个,新建了3个村级党群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利用镇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不定期地聘请农技专家进村讲课,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提高村民脱贫致富能力。(汤超)

村小大变样  孩子返乡上学来

2月9日,寿县炎刘镇李桥村农民邹青松刚从外地回到家,就拉着孩子奔向了家附近的吴桥小学。“早听同乡说,家乡的小学现在大变样,硬件软件都赶上了城里学校,很多在外打工的同乡都把孩子送回来念书了,我们来看看情况,也想把孩子转回来上学。 ”邹青松说。他和爱人都在苏州务工,孩子在苏州的一所民办学校上四年级。

当崭新坚固的教学楼、塑胶跑道、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信息教室、图书室、食堂以及年轻又专业的老师们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邹青松一家人惊喜得合不拢嘴了。 “没想到村小比想象的还要好!跟城里学校一样好啊! ”邹青松拉住校长张世和的手说,他当即决定让孩子下学期转回来上学。

张世和告诉记者,学校放假一周多时间了,但是他每天都要到学校来。“除了行政值班,主要就是因为要接待这些返乡过年的外地务工家长们。 ”张世和说。随着春节的临近,大批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家乡小学的新变化,打动了他们的心。自2015年起,李桥村在省教育厅的结对帮扶下,产业项目、基础建设、公共服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省教育厅的驻村第一书记井辉告诉记者,三年来,李桥村围绕教育扶贫,积极争取资金400万元,大大改善了村小——吴桥小学的硬件条件;又与淮南师范学院沟通协调,安排师范专业大学生前来定岗支教,提供师资质量保证。在农村学校生源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学生数的逆增长,学生数由2014年的127人增加到现在的163人。仅去年下半年,吴桥小学就接收了30多名从外地城镇学校转学回来的当地学生。

除此之外,国家实施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工程也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 “国家每人补助4元,学生自费出2元,就可以在学校吃上一顿热乎乎的营养午餐了。如果是建档立卡的学生则连这2元都不用出,由县财政包了。 ”张世和校长说。此举大大减轻了家长负担,也保证了学生的营养和交通安全。

结对帮扶得力,国家政策给力。家乡越来越有希望,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你说大家可不就想着要回村上学了吗? ”邹青松笑着对记者说。(陈婉婉)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产业扶贫“花样多”
   为贫困群众长远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长后劲,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