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保障 创新模式 安徽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2.09.2018  17:08

安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政策、强化保障、创新模式、严格管理,工作推动有力,取得显著成效。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安徽高校毕业生截止到8月底初次就业率90.26%,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平稳。

强化政策保障。 安徽省政府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等文件涵盖50多项措施支持就业;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到基层偏远艰苦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学费补偿,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强化组织保障障。 我省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就业工作会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省教育厅、人社厅在定期会商、信息直报、就业服务、跟踪评价等方面强化协作。坚持高校就业“一把手”工程,完善“学校—院系—辅导员”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把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纳入高校职称评审序列,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资金保障。 我省明确要求,高校投入就业工作经费不低于当年度所收学费总额的1%。据统计,每年高校投入就业经费都超过6000万元。省教育厅每年投入1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与此同时,省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还联合开展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为28634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863.4万元。目前正在核准落实高校校园就业市场补贴,补贴金额达千万元。

创新工作模式。 就业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018年,我省高职院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27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60个;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省共有126所高校、2.3万项目,10万余人次报名参赛;我省有8所高校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6所高校先后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近5年我省共有5505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就业市场和国家、省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系列省级校园招聘活动,优先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点项目输送人才,我省每年约有2/3的毕业生留省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就业状况和招生计划相结合,着力优化专业结构。省教育厅创新建立招生计划测算数学模型,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招生计划测算指标,不断深化就业状况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的反馈作用。

就业服务和扶贫助困相结合,着力促进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针对建档立卡、残疾家庭等群体,开展“一生一策”的就业帮扶,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多渠道推荐就业信息。截至8月底,全省建档立卡家庭高校毕业生25879人,就业率达95.01%。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着力实现就业服务多元化。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大力举办大型、小型、专场等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近百万个。同时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招聘活动,利用微信、QQ等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努力实现多元化就业服务。

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相结合,着力打通信息孤岛。省教育、人社等部门密切协作,合力联动共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把困难生求职补贴、校园就业市场补贴的纸质材料全部取消,根据实名制自动匹配教育、人社等部门数据,简化中间环节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严格就业管理。 把就业工作纳入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压实责任。实名制登记毕业生就业状况,常态化核查就业数据,对就业数据存在问题的高校开展精准督查。加强就业工作监测。完善就业工作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就业工作过程管控,在就业工作重点时段进行周报告、旬通报、月调度。省教育厅每年对高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全省通报,促使高校对标规范开展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