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局长署名文章:围绕国家四大战略 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18.08.2017  20:4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以下简称国家四大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年初,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在2017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要求气象部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更好更多气象服务保障。笔者结合安徽发展实际,从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围绕需求,努力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监测预警是做好国家四大战略服务保障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建设完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要面向暴雨(雪)、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的防御需求,依法统筹各部门、相关行业以及社会气象监测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气象及相关信息汇交与共享机制,构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信息数据库,依托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发挥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先导性决策支撑作用。要按照《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以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为基础,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系统。推进气象与多部门数据融合,纳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完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积极推动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天空地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纳入安徽省陆运、海运、空运等重大对外通道项目建设内容,加强高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要瞄准生产要求、战斗力要素之间相结合的目标,按照“平时共建、战时共保、资源共享、互促共赢”的总体思路,共建共享军地综合气象观测网,推动气象数据资源的军民共用。

整合资源,着力提升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要聚焦“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的目标,整合部门内外科技、人才资源,努力在气象大数据应用、智能化影响预报等核心技术研发上争取新突破,为服务国家四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方面,认真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理念、新要求,着力提升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抓好薄弱环节、重点地区的气象灾害风险排查整治,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避险技能培训。探索建立气象灾害风险保险体系,探索组建综合风险防范社区联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点推进生态建设气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提升生态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生态保护人影作业能力。推进江淮地区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加强对城市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对森林、河湖、湿地、农田等生态区域的气候监测评估。开展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服务保障河流湖泊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净化城市供水等。构建多要素生态环境气象评价指标体系。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应针对“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运行保障的需求,推进智慧气象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研发气象要素对城市内涝、交通、能源等城市生命线的影响预报模型,建立高影响天气灾害风险研判系统;针对通道建设,在高速公路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完善交通气象服务系统,探索开展基于位置推送的交通气象信息服务;针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推进黄山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依托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乡村智慧旅游“爱上农家乐”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旅游气象服务发展。
      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应整合双方资源,加强气象数据、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为农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完善机制,为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气象服务保障国家四大战略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同心协力,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建立完善合作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综合防灾减灾方面,把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挺在综合防灾减灾链条的最前端,发挥好气象信息的先导性决策支撑作用。建立完善以气象信息为先导的防灾减灾救灾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推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面融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基层权力与公共服务清单和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加强政府与部门、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完善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推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科普宣传的工作机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把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建在绿色发展行动的关键处,完善“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数据共用”的工作机制,建立汇集多部门的监测数据平台和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健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把气象保障服务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外立面”,建立完善与交通、旅游、农业、住建、能源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努力共同把安徽建成“一带一路”重要腹地和枢纽。
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把军民两用技术用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结合点,拓展军地气象数据资源、技术开发应用互融共享,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的人影工作机制,加强技术研究应用、作业安全监管、作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转自中国气象报8月17日三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