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31.07.2017  14:21

      全省25个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372.95亿元。这是近日在安徽滁州召开的安徽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

      据了解,安徽25个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中,国家级的有3个,分别为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合肥园区、芜湖园区和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省级的有22家,涉及数字出版、印刷包装、出版物发行、版权、广播影视、影视拍摄等多个类别,基本涵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主要业务门类。

      “安徽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园区(基地)为龙头、省级园区(基地)为骨干、各地特色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产业繁荣发展的新格局。”提到园区的特点,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车敦安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

      在这次会上表彰了2016年度安徽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4家优秀工作单位和11个优秀园区(基地)。车敦安告诉记者,总的来说,在规模实力上,国家级的园区(基地)表现抢眼。比如,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合肥园区营业收入、纳税总额分别达141亿元和6.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3%和32.98%;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营业收入、纳税总额分别达50亿元和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38.8%。此外,25个园区(基地)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优势企业入驻、优质资源注入。截至2016年年底,安徽省国家级、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共入驻各类企业1043家、就业人数达6.6万人。

      今年3月初,安徽省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12个市、25个园区(基地)开展督导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园区(基地)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有的重引进、轻服务,有的重申报、轻管理,产业转型的力度不够,等等。”车敦安向记者坦率地表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安徽园区(基地)在下一步发展中又将往哪儿走?

      车敦安的想法是,管理部门一定要推动服务产品化、精细化、精准化。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能光给园区(基地)戴个“帽子”、铺个“面子”,还要有实实在在的“里子”。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动真格、见成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记者了解到,今年安徽省局将拿出一定资金,奖励扶持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影视拍摄基地或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

      推动转型升级要实施创新驱动。在车敦安看来,发展方式和模式都要创新。在发展方式上,要不断推进园区(基地)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游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发展模式上,则要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与园区(基地)发展的结合,强化产业化创新。

      此前,安徽省局、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分别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6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工作优秀单位和优秀基地(园区)。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出实招、使硬招、谋新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于安徽园区(基地)的发展前景,车敦安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