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服务+传承 点燃蚌埠文化生命力

18.10.2017  17:59

  中安在线讯 据蚌埠新闻网报道,泗州戏现代戏《绿皮火车》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并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大型泗州戏清唱剧《摸花轿》、舞剧《大禹》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等,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蚌埠市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累累硕果。

  文艺作品创作活跃

  说起《大河湾的孩子们》,常坟镇综合文化站留守儿童舞蹈工作室负责人王军掩饰不住喜悦之情:“能出国演出,不仅孩子们不敢想,我自己也没想到。”此前,由乡镇文化工作者编排的花鼓灯舞蹈《大河湾的孩子们》应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美国夏威夷州政府的邀请,赴美参加了“第七届夏威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演出大获成功。

  “我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被誉为全省的一面旗帜。”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了近200部作品,其中100余部作品荣获省级以上奖项,数量和质量创历史之最。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出《一罐黄金》、《绿皮火车》等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创作的花鼓灯舞蹈《玩灯人的娃娃们》获得亚洲国际青少年微电影节金奖;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的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安徽省泗州戏剧院的泗州戏《摸花轿》入选安徽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现代泗州戏《绿皮火车》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银奖……

  五年来,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好戏连连。

  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上周日,市民何女士带着10岁儿子再次参观市博物馆。她说,孩子对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总也看不够,特别是对古生物和历史部分感兴趣,淮河古象、固镇水牛的巨大骨骼化石,让他产生无限联想。老家山西的年轻女孩小白,新近入职蚌埠市一家事业单位。作为一名新蚌埠人,对蚌埠的历史不太了解,和女伴一起参观博物馆后,连连惊叹,没想到大禹就是在这里大会诸侯!

  市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博物馆新馆开馆曾入选2015安徽省辖市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开馆以来,接待量近200万人次。博物馆新馆不仅成为蚌埠的“城市会客厅”和“形象展示厅”,更是蚌埠人文化寻根的指南、文化自信的源泉。

  十八大以来,蚌埠市公共文化服务再上台阶,市级“三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少儿图书馆以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社会化运营,在全省树立了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新范例。

  五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市民频频点赞。

  文化遗产变活变亮

  国庆假期刚过,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赵兰会就忙着补充完善“双墩(含双墩春秋墓)—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报材料,期待国家级大遗址公园实现零的突破。

  十八大以来,7处文物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蚌埠市作为文物大市没有国保单位的历史空白。成功召开全国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双墩遗址与淮河流域古代文明进程研讨会,证明了禹会诸侯的史实、双墩文化与古代文明起源的渊源关系。

  10月13日下午,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礼堂里琵琶铮铮、曲韵悠扬,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组织的“徽风皖韵进高校”专场演出正在进行,道地的泗州戏传统唱腔让师生们领略到“拉魂”的魅力。安徽省泗州戏剧院院长宫胜春介绍,该剧院先后在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举行了多场演出,让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泗州戏走进了高校。

  十八大以来,蚌埠市3个非遗项目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非遗传习基地、7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市中小学中普遍开展,面向全市推出的“文博大讲堂”、“博物馆进社区”、“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已逐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亮起来”。(记者张建平)

原标题:创作+服务+传承 点燃珠城文化生命力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张建平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