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育人到为扶贫事业献身 ——走进朱世群同志背后的故事(二)

15.04.2021  11:31

学生成长,他甘愿当一颗铺路石



学生在学校时,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朱老师;学生毕业后,朱老师依旧是最亲的“娘家人”,是学生最想去麻烦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朱世群第一时间把系里川籍学生召集在一起,详细了解每个人家里的情况。有名学生家在四川什邡,震后一直与家里联系不上,每天晚上都缩在寝室角落,蒙着被子哭。时间一天天过去,心灰意冷的她却在一个清晨接到了朱老师的电话。天空刚泛起鱼肚白,睡眼惺忪的她听到朱老师兴奋的声音,“有消息了!”原来,朱老师刚与她的家人通上电话。得知房子塌了一半但家人无恙,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第一时间与家里人取得联系的不是学生自己,而是他们的老师。那些天,朱世群不知道帮孩子们打了多少个电话,从早到晚没有断过,学生都快放弃了,但他始终相信奇迹。他从没有过多的言语,只用实际行动默默关心着每一个学生。

200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孙旭东创业遇到困难,他帮助孙旭东成立了安徽喜来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利用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从视频制作、文化创意到公司运营管理,手把手地教,一步一步地带。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中国微电影研究会合作单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婚庆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2017年,朱世群带领几位新闻学专业学生赴上海参加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百校联席研讨会。“无论是做视频还是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知道为何而做。”在前往上海的路上,朱世群对学生说。研讨会的第二天晚上,朱世群将学生们叫到一起,“真实是电影创作的生命”,他告诉学生要从真人真事中汲取创作灵感。“那一次行程,收获太大了,不仅开阔了视野,更从朱老师身上学到了严谨。”新闻专业学生疏童说。




朱世群对事业有着一份永不放弃的执着与坚韧。在同事眼里,他永远是一个大忙人,除了兢兢业业完成日常工作,他把大量业余时间用于专业和相关新型学科理论学习研究,并运用到教学和学生管理教育中。出版文学刊物《阡陌》、组织中文系学生进行“中西合璧、异域华章”创作演出……他曾说:“如果育人是我的责任,那我的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一个过硬的本领”。



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大赛一等奖,第四、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二等奖,2016年中国金风筝国际微电影节优秀作品奖,全国电影评论征文比赛“二等奖”,2017年“全国十佳公益微电影”,2019年第四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视频作品大赛中学组二等奖,安徽省大学生韩语演讲大赛“金奖”,团省委“我的中国梦-青春故事汇”微电影大赛金奖、最佳导演奖等省级(行业)及以上奖项十余项……朱世群从教20年,这是他留给学生们最后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