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庄台变身记:昔日蓄洪区 今日“淮上明珠”【航拍】

07.11.2018  08:41

  深秋时节,湛蓝的淮河水与金色的湿地林地交相辉映,形成庄台独有的炫美秋色。

  淮罗村位于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唐垛湖腹地,是淮河行蓄洪区贫困村庄台,淮河故道穿村而过,三湖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理风光。

  近年来,颍上县开展了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改造升级,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并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淮河故道,大力发展淮罗村乡村旅游,垂钓、游船等水上项目已经相继开展。

  深秋时节,湛蓝的淮河水与金黄的湿地林地交相辉映,形成庄台独有的炫美秋色。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已经成为颍上县乡村旅游的好去处,行蓄洪区的庄台也逐渐成为淮河岸边名副其实的“淮上明珠”。

  从2007年开始,国家投入巨资对淮河大堤进行治理后,10多年来,淮罗村再未被淹过。水害变水利,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新机遇。

  目前,全村共有5个自然庄,810户人家。淮河故道穿村而过,塘垛湖、邱家湖、姜家湖三湖交汇,给淮罗村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风光旖旎,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淮河故道穿村而过。

  从2007年开始,国家投入巨资对淮河大堤进行治理后,10多年来,淮罗村再未被淹过,水害变水利,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新机遇。

  2017年3月,当地政府投入1400多万元对淮罗村进行环境整治:水泥路铺进了家门口、乡村地头;文艺小分队走进了村部文化广场;农民文化书屋、村卫生室、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信号塔等点缀村间......为了加固庄台防洪,当地财政还拿出950万元进行综合整治。

  “其他地方的庄台,大多异地搬迁走了,但是我们不想搬走,”52岁的淮罗村党支部书记罗运官从小就在淮河岸边长大,经历了多次淮河大洪水,“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2003年和2007年大洪水,以前是小水小淹、大水大淹。

  颍上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淮罗村是重点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2户,248人。常年的水害让这个古老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年大水导致我们这个庄台破坝,2007年因蓄洪需要,整个村庄被淹,每次大水来临,就像逃难一样。”罗运官说,自从2007年开始,国家投入巨资对淮河大堤进行治理后,10多年来,淮罗村再未被淹过。

  水害变水利,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新机遇。“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有淮河故道,我们可以发展水上娱乐项目,比如垂钓,游船等。有滩涂、有草地,我们已着手兴建骑马场,建设草原之家,”谈到淮罗村的未来规划,王岗镇党委书记汪涛打开了话匣子。

  按照当地规划,未来两三年内,淮罗村将成为颍上县旅游扶贫的重点村。在淮河湿地,保护建设2000余亩牧草基地初步形成,广阔的“淮上草原”风光让人享受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夏季来临,400余亩的荷塘“风光旖旎”;千亩油菜花与近百个水塘错落有致,200亩采摘园,瓜果四季飘香

  近来年,政府加大对淮罗村进行环境整治水泥路铺进了家门口、乡村地头。庄台人在堤坝下的水泥广场晾晒谷物。

  深秋时节,收割后的稻田里白鹭起舞。

  临近春节,淮罗村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乡,不少人开始寻找商机,准备留下来创业。

  “在外面打工辛苦不说,还不一定能挣到钱,现在好了,俺们这里要搞旅游,回来可以开个饭店啥的。”村民郑华平一家正在盘算着借助村里乡村旅游谋划未来生活。

  也有不少村民已走在了郑华平的前面。50多岁的村民杨侠之前一直在县城卖服装,这两年,村里环境整治后,旅游渐渐有了起色。于是,杨侠决定投资13万元,将家里的四合院改造成为淮罗村内第一家农家乐,起名“罗氏庄园”。“现在每天有两三桌客人,一天可以挣两三百块钱,以后人多了,可能会挣得更多。

  杨霞说,他们家旁边有块空地,之前6万元售价都没人要,现在都已经涨到了数十万元。乡村旅游的带动还不仅于此,游客的到来,除了吃喝玩乐外,还会购买一些淮罗特产,不仅能扬名,还能增加村民收入。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基层该怎么做?我觉得,还是要结合各村特色,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农业产业,”王岗镇党委书记汪涛认为,只有乡村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才有奔头,才能脱贫不返贫。

  一年来,淮罗村出现了可喜变化:外地客商前来洽谈旅游项目;出外打工的村民也开始不断回流;草莓、黑白菜、西瓜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笨鸡、鸭鹅、鱼蟹供不应求;通过电商,村里的农副产品开始销往国内一线城市

  “现在我们淮罗村已脱贫了14户38人,剩下的88户210人也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脱贫。”淮罗村党支部书记罗运官说,摘掉贫困村“帽子”只是发展第一步,未来还要让所有村民的腰包都能鼓起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淮罗村地处唐垛湖蓄洪区腹地,是颍上三个行蓄洪区之一,淮河故道穿村而过,从明代起,为了躲避洪水,村民们就自发地用土堆起高台,盖上房屋,后来便形成了大罗台、二罗台、八大家等五大庄台。

  现在的二罗台,道路宽阔平整,左侧,淮河故道仿佛一条卧龙,蜿蜒流淌,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人民;右侧,行蓄洪区内的作物绿中透黄,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前方,有整齐的楼房,耸立的供水塔和标准的供电供水设施。稻香阵阵,随处可见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台庄淮河故道湿地的保护,引来成群的白鹭翱翔。

  目前,颍上县全县22个庄台已完成改造18个,基本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整洁的淮罗村已成为淮河沿岸庄台的标杆。

  可谁能想到,淮河水患的频发,曾让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长期深陷贫困的泥淖。

  “小水小灾、大水大灾,无雨旱灾,讲的就是当时的庄台生活。”在罗运官的记忆里,三十年前的二罗台,破败不堪,每到连阴雨季,就是离开家的时候,居民们疲于搬迁,根本无心考虑发展问题。

  “一遇到水灾,庄子上的人卷着铺盖,手里拎着两口锅,急急忙忙投奔住在高处的亲戚,洪水退了以后,大家回到庄台,用秸秆扎成篱笆,抹上泥巴做墙,建起粗陋的‘篱笆屋’,没等建好,又要搬走。那时候没法子,只能‘水来搬家,水退修房’,吃不饱饭是常态。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淮河启动迁建工程,淮罗庄台得到新建和加固,居民们终于有了稳定的住处。但因年代久、标准低,滩涂地多,地势低洼,群众居住拥挤,生产生活条件差,淮罗成为王岗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湛蓝的淮河故道水与金色的湿地林地交相辉映,形成庄台独有的炫美秋色。

  行蓄洪区的庄台已经逐渐将成为淮河岸边远近闻名的“淮上明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颍上县采取进城、进镇、进保庄圩、进养老院,综合改造提升的“四进一提升”策略,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外迁,腾出发展空间。对于一些不愿外迁的群众,颍上县开展了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改造升级,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具体到淮罗村,随着以道路净、沟塘净、室外净、室内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规范生产生活物品摆放、规范配套生活家具配置、规范农户居住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六净三规范”行动的推进和“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小水塔、小公厕、小广场、小污水处理站、小生活平台”等九个小工程的实施,二罗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目前,颍上县全县22个庄台已完成改造18个,基本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剩下的四个庄台,也将在今年全部完成改造,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行蓄洪区的庄台将真正成为淮河岸边远近闻名的“淮上明珠”。颍上县开展了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改造升级,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刘玉才)

  淮河故道穿村而过,塘垛湖、邱家湖、姜家湖三湖交汇,给淮罗村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风光旖旎,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已经成为颍上县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刘玉才 )

A级旅游村:打造旅游扶贫“升级版”
 “为乡村旅游打造新品牌”  一个旅游接待点扶贫办
脱贫攻坚上庄台 淮上明珠添光彩
    庄台是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内群众为抵御洪水,扶贫办